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羽化

二OO六年四月廿七日

從發現蜂窩到現在,兩個星期都過去了,蜂窩還是沒有動靜。我很擔心是不是幾度開窗的騷擾,使得蜂寶寶驚悸過度胎死壺中。

不過,我仍然不死心的好幾次來回察看。到了下午忽然發現蜂窩的角落有個破洞,下方還有泥壁碎片,確定有小蜂羽化後咬開泥壺飛出了,真是高興。

只是為什麼比我預期的還要多等了這麼多天呢?我後來才想起,忘了加上蜂卵孵化為幼蟲的時間啊。

究竟卵化為幼蟲要多久的時間呢,其實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找到下面這個國中生所作的科學實驗,裡頭竟然說只要一天。對這說法,我抱持高度懷疑。

二OO六年四月廿八日

早上開窗,看到昨天被咬開的那個洞旁又新破了個洞,高興極了。我好像在考察業績一樣的計算著這個蜂窩的孵化率。當然我不時的趴在窗邊等著看會不會正好拍到小蜂子破巢而出的鏡頭,只是一直沒有動靜,只好又回頭幹正經事。

過了一個鐘頭左右,出門時習慣性的回頭一瞥,看到有東西在蜂窩上動著,顧不得出門,連忙以最快速掏出相機打開電源對準小蜂子。

好美,好纖細,好優雅的小蜂啊,真不敢相信我的運氣。它低著頭口器碰觸窗台上濺到的雨水,敢情它是在喝蜂生的第一口水哩!我還沒來得及拍第二張,它就從窗台起飛了。

很神奇的,至今為止至少三隻小蜂離巢時都知道要向戶外飛去,沒有人白目的進到我的辦公室,這種飛向自然的本能真是太令我感動了。

接著我再拍了一張新咬破的蜂窩,旁邊有隻鬼鬼祟祟的蒼蠅也入鏡了。說它鬼鬼祟祟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兩天我已經不只一次看它在蜂窩附近徘徊。是不是覬覦著蜂窩裡可能剩下的食物?或是想趁蜂去巢空來強占民居呢?

然後我發現那新破的巢中是有東西的,只是一動也不動。

究竟是胎死壺中的幼蜂,或是未被吃完的青蟲呢?我並不想在這個階段去查看。

週末要離開三天,希望下週回來後能看到更多的進展。

不公平的春天

這是個疑雲重重,不公平的春天。

我將堅持提出天氣無效之訴!

我們要求馬上成立天氣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那兩顆子彈打穿了哪一層雲,使得雨點連緜不絕。

我們要求老天爺查封所有積雨雲,請李昌鈺博士驗雲層肚皮。

直到藍天再現之前,我們都要在部落廣場抗議呼口號:

閃電無效!叭~叭~叭~柔性政變有理!叭~叭~叭~

雷雨無效!叭~叭~叭~老天爺下台! 叭~叭~叭~

太陽總統凍蒜啦!

2006年4月26日 星期三

單戀

我又想見他,又怕他注意到我。

常常的遶遠路,只為了能和他不期而遇。走在路上,眼睛總是不時的搜尋著他的身影。

其實,就算見面了,又能如何呢?

朋友告訴我,他和他的伴侶即將構築新房,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這第三者,終究無法參與他的幸福。

偶而有那麼幾次,像是在回報我的痴心一樣,我會忽然發現他立在一個角落。那驀然回首的狂喜都會讓我心跳加速,身子輕顫。

而他總是靜靜的,像個哲學家在沈思某一玄妙的道理。即使他看見我,也是不動聲色,連點個頭都不肯。

然而我知道我們彼此了解盡在不言中:我們都沒有吸引人的外表,總是愛離群索居,愛當個沈默的旁觀者。對了,還有還有,我們都愛戴帽子。只是我的帽子常常隨著季節變換,而他則不論晴雨,膚色的冠上總是繫著那條黑色穗帶。

他總是若即若離,那態度害慘了我。當我想和他親近時,他故意遠遠的踱開,偏又一隻眼睛瞟著我。我不死心的追上去,他又像是幻影一般的迅速離去。

我多麼希望他能多停留一刻,與我目光相對。我多麼希望他能注意我,願意認識我!

我完全無意介入他的家庭,只是想多了解他一點,以相機留下他的身影。可是他老是掉過頭去,給我一個冷冷的背影。

惱人啊!這註定無結果的單戀。

黑冠麻鷺

Emmylou Harris & Gram Parsons, "Love Hurts" 3:39

2006年4月23日 星期日

蘋婆雜記

在常走的山徑旁看到幾株盛開的花樹,才「哇」的一聲驚嘆,打算掏出相機,就聽說這是蘋婆的花。

蘋婆?那是我小時很愛吃的秋季零食耶!原來它的花這麼小巧玲瓏,好像一盞盞小宮燈。

花和葉的比例大致如此:

蘋婆一名則來自梵文bimba,所以這果子是外來種殆無疑義。蘋婆因其果子鮮紅可愛,故佛書中用來形容人的唇色鮮艷。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八<百子>條:

頻婆果,極鮮紅可愛,佛書所謂“唇色赤好,如頻婆果”是也。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五《木語》,<諸山果>條:

廣中山果……曰蘋婆果,一名林檎,樹極高,葉大而光潤。莢如皂角而大,長二三寸,子生莢兩旁,或四或六。子老則莢迸開,內深紅色,子皮黑肉黃,熟食味甘,蓋軟栗也。相傳三藏法師從西域攜至,與訶梨勒菩提雜植虞翻苑(原注:今光孝寺)中,今遍粵中有之。梵語曰“蘋婆”,以其葉盛成叢,又曰叢林。

關於bimba原意眾說紛紜,有曰蘋婆原譯"身影",又意譯"相思樹"。不過,經查梵文字典後得出七八種釋意,就是沒有可以譯為"相思"的。

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蘋婆與蘋果之間常有混淆不清的情形。事實上蘋婆因為大都植栽於廣東以南,北方人很少見過,所以經常是從文字描述去推想蘋婆的樣子,甚至有人因為聽說它的果子紅艷可愛,因而誤以為蘋婆就是相思子一類的果子的。

蘋婆的果子又稱鳳眼果,用來比擬其莢果微裂如鳳眼初開還真是傳神。有趣的是另一別名「潘安果」,敢情當年美男子潘安過街市時,眾家婆婆媽媽就是以蘋婆果丟給潘先生的?又或者是用來比擬潘先生唇紅齒白的俊貌呢?

在民俗用途上,查到廣東人七夕時以蘋婆來乞巧

說了半天,有沒有發現沒多少人注意到蘋婆的花呀?

2006年4月22日 星期六

Reunion

同學會。

欣喜

驚歎

感慨

辭窮

就請杜先生替我說話吧。

杜甫,<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2006年4月20日 星期四

游絲

之前在風中的髮絲這一篇,owl曾要我拍攝黑板樹蒴果在樹上的樣子。

當時雖辭謝不能,可巧昨天有幾條成熟裂開的蒴果掉在我的面前,還露出了好幾個種子。

一邊拍照時,我忽然間懂了《牡丹亭》裡這句「裊晴絲」的意象。歷來解釋都說晴絲是空中飄揚的蜘蛛絲,這我未必同意。看了黑板樹的種子,再想想木棉的飛絮,春天的天空裡裊娜著的游絲飛絮種類可多了!

當然這幾天我鼻頭發癢,噴嚏不止,只怕也是這些絲絮惹的禍。


【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瑱,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假亦真來真亦假

這則新聞真是太精采了,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轉載如下。

 〔轉載〕蕃薯藤-新聞-中國偽書市場猖獗 假作者還辦簽名會

中央社 2006-04-16 11:02 (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當JK羅琳還在構思「哈利波特」第四集時,「哈利波特」「第八集」已出現在中國讀者手中,由於製造偽書比盜版更賺錢,導致中國偽書市場愈來愈猖獗。

「香港商報」今天報導,在中國,偽書現象震驚文化界。隨著舊的統一銷售體系解體及書市開放,許多中國商人發現製造偽書有利可圖,於是冒用中國知名作家或西方作家的大名製造假書賺錢。

以中國書市上偽造的「哈利波特」第八集為例,封面、內容看起來與真書差不多,但內容全是東拼西湊而成。

而最近的一位偽書受害者是中國作家劉心武。北京書攤上近來出現冠上他名字的「揭秘『金瓶梅』」,這種粗製濫造的作品讓他氣憤不已,他說:「完全是本偽書,不知是誰搞出來的,要告也不知道告誰。」

另外,一家中國出版社出版的「沒有任何藉口」一書,註明譯自美國戰略家費爾拉.凱普的管理學名著;封面印著美國西點軍校校徽,還附上醒目的「紐約時報」推薦書評。在中國的主管部門介入前,這本書已在中國售出兩百萬冊。不過,事實上,這本書除了出版社是真的,其餘都是假造的。

偽書的編纂者不但出版假冒的書,甚至還替假作者辦簽名會,例如假造中國女作家池莉的作品時,竟讓偽書作者「假池莉」亮相簽名。

不僅有偽書,中國還出現一批偽書作者,出版社通常會付給「優秀」的偽書作者人民幣上萬元稿酬。

報導指出,盜版書帶來的是經濟損失,偽書卻會對作家造成名譽損害。盜版書的印刷多半質量低劣,但部分偽書藉由書號和精美封面,能賣很高的價錢。在中國,製造偽書已成為有組織的活動。


如果買假書去讓假作者簽名的讀者,也以偽鈔付費,這個假連環豈不更有趣?

這種集體瘋狂造假真是個好題目,隨你要用文學史、社會學、人類學、消費者心理學、精神分析都可以沾上邊。

而且,本人合理懷疑:PRC根本是假的、不存在的國家,這一切都是一場騙局。後宰門的小學生也是假的,連爺爺可能只是在攝影棚裡面作作樣子而已,哇哈哈!

且慢,我在這裡興奮了半天,說不定連這則新聞也是假的呢?

蜂媽媽心曲

純分享/灌水!

我想這首曲子應當很能表達蜂媽媽發現蜂窩被毀的心情。

The Night Queen's Aria from Die Zauberflote 2:45

2006年4月13日 星期四

衡文宮廟會

這是號稱全台灣最高的一尊帝爺公塑像

家鄉近半年來頗多大型廟會,我其實嗅到一些競爭氣息。比如這尊帝爺公,矗立在此已有多年,前一陣子偏又來個「重新開光點眼」的名目。於是整個鎮上插滿了宣傳法會及上刀梯的旗子,號召鎮民前往參加。

去年我曾寫了這篇台灣的感恩節(一)及其續集,來報導鎮上那一場謝天公的大型廟會。那一次是由另外兩間廟宇玉天宮及五福宮共同舉辦的。短期之間有兩次大型廟會,難免讓我懷疑其中有信仰版圖上的較勁之意。

既然廟會多,我這半調子民俗觀察人也就不時會出任務。只是自己真正外行,經常經常的出狀況。之前先是記錯了玄天上帝生日的(陽曆)日期,然後又忘了道長要上刀梯的時間。等到想起此事,急急忙忙整裝出發,道長早已登上一百零八道刀梯在雲間作法了。

那日登梯的有兩人,除了一道長外,還有另一位是廟方的管理委員會主委(主委為什麼登天梯或是有沒有資格登天梯我完全沒有概念?),所以設了兩道梯:一面是刀梯,一面是釘梯。

一百零八道刀梯約有十層樓高,我的傻瓜相機當然沒輒,只有等著道長從雲間下到凡塵才有機會按下快門。

道長身上背著的是籙士袋,裝了各種法器。登頂之後由梯頂的平台祝禱後擲筊,兩邊筊板從三十公尺高的平台擲下,一舉擲得聖筊,現場登時歡聲雷動。下刀梯時道長一邊拆下刀梯上的符咒,間或也把符咒擲散給信徒,引起一陣陣危險的爭奪。

一等兩人下到地上,信徒們紛紛湧上前去試試那刀和釘的銳利度。我當然也去試了一下,那刀子嘛,切菜切肉都沒問題的。

needles2 knife

只是,我想踩釘梯的腳掌只要能平均受力,上釘梯似乎不難。只是上刀梯該如何偏移重心或利用手部抓握之力就比較難以猜測。

最有趣的是,完全無需明示暗示,信徒們都有強烈的接觸巫術的概念。當天求得的符,大家都知道要往香爐上過火遶個三圈。

這還不希奇,連作法壇上的粗鹽,檀香爐,以及浸有驅邪植物的淨水,都有信徒圍攏過來,或是抓一把鹽帶走(我完全不知道他們打算怎麼用這鹽),或是以手揮動香爐之香煙朝向自己,讓香煙為自己淨身,或是根本伸手進去淨水桶洗個手臉。

如果你以為廿一世紀的人類已經完全邁向科學文明了,Think again!

源自文明嬰兒期行為的交感巫術仍然處處可見哩。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幸福的進度

我老愛找藉口到後山仔去查看幸福橘子園的進度,最新實況報導如下:

紅柑的花期較晚,上面這一株還在綻放清香的花朵。

生產期較早的茂谷寶寶已經長得比梅子大了。

也看到了一位讓polanyi相思不已的查某囝仔

很愛很愛去後山,倒不是為了嬸嬸熬的紅棗枸杞桑椹汁、釀的米酒、或是種的青蔥(當然有這些"土產"可以帶走也讓我非常開心)。辛苦做山的表叔表嬸總是讓我油然生出一股親愛之情。除了親情之外,還加上了因著我無能親近土地、而對實實在在躬耕勞作者所產生的敬意。

2006年4月9日 星期日

壹週刊

美人樹棉絮

爆料爆得這麼厲害的樹,只能幫它取名叫壹週刊。

judie:可是妳看它爆的料好像都有點髒了。

Arkun:可不是。

2006年4月8日 星期六

果然奇異!

勇於嘗試新事物的妹妹買了這種新果子回來讓我們嚐鮮。

顧名思義,kiwiberry=kiwi fruit + berry。若以 berry 而言,它的果子稍大,約有一個金桔大小。外皮光滑,乍看之下有類梅子。唯入口之後確確實實是奇異果的味道加上莓類軟嫩的口感。

台北某高檔超市有售,一小盒109大洋。

2006年4月6日 星期四

蟲性.人性

弟弟調侃我「放假是用來生病的」,可不是麼?原本擬定了偉大的假期讀書寫作計畫,因著精神不濟及家事縈心,殊覺了無意趣。此際唯有精采圖片可以讓人開懷,就這樣拿起了李淳陽昆蟲記

我雖然不是看到蜘蛛蟑螂就會尖叫跳腳的嬌嬌女,對於六足王國的子民也從來也欠缺好奇。兩三個月前為什麼會興之所至地買了這書,自己都記不得了。只是,翻了幾頁之後馬上就後悔當初沒有順便買那張DVD。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昆蟲心智解碼實錄」,作者舉出許多長期觀察昆蟲的例子試圖證明昆蟲也有喜怒哀樂。不用說,這種很難證實的理論是會受到學界的質疑的。不過,李淳陽先生投入驚人時間及毅力所拍攝到的昆蟲行為真是很具說服力。尤其是狩獵蜂恫嚇捲葉蟲的心理戰那一段,讀來有如警匪追逐片一樣的驚心動魄。

另外,象鼻搖籃蟲捲葉作搖籃的分解動作記錄,也讓人由衷的欽佩這天賦建築工程本能的小蟲。

對於構築育嬰室的幾種蜂的行為:包含捕捉足夠的捲葉蟲供幼蟲食用、密密的封住洞口來阻止幼蟲遇害、即使被刻意帶離築巢之處也會千辛萬苦的飛回來等等,李淳陽先生提出的解釋是:昆蟲和人類一樣有「母愛」,只要能用愛來思考,就可以以同理心來理解昆蟲的行為。

讀完這本書,我想,所謂的「萬物之靈」這種過度自負的封號早該丟棄不用了;因為我的網路行為完全就是向螢火蟲看齊的。我在這部落格發出微弱的閃光,希望茫茫網海中有蟲識得我的光頻,飛過來一敘呢!

Phish, "Bug"

2006年4月4日 星期二

山路童顏

PICT0294

爬山時看到一戶人家在修剪朱槿籬笆,貨車上有幾個小朋友撿著砍下來的枝葉玩得高興。

他們歡快的童顏讓我難以移開目光,於是請求隨車大人的允許照相。

PICT0293

這是最近拍的照片中最讓我開心的一張。

2006年4月3日 星期一

蒙古狗大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網路上找醫療資訊的經驗? 昨天我敦請古狗大夫來客串蒙古大夫,有點醫學知識可分享。

事情是這樣的,我母親半個月前出了個小車禍,受了點皮肉之傷。基本上無大礙,過了幾天妹妹一家回來看她,我們還高高興興的去餐廳聚餐。

豈料車禍後十天左右起,媽媽的精神狀況愈來愈差。晚上失眠,閉上眼睛就會想起死去的親人。白天也茶飯不思,不時唉聲嘆氣,有時呼吸不順兼盜汗,連她平時最愛的麻將都興趣缺缺,典型憂鬱症的癥狀。

看到平時嘮嘮叨叨的媽媽變成這樣是很恐怖的,特別是每天都有什麼憂鬱症患者自殺的消息。

總之,後來爸爸運用他唸藥學系時累積的常識,加上我和古狗大神的交情,竟讓我查出媽媽可能的病因了。

原來頭部受撞擊後,的確可能引起短暫的憂鬱症;這是一位加拿大醫生觀察退休足球員的情緒狀態後推出的結論。用concussion + depression下去查就有很多資訊,媽媽的症狀百分之八十符合上面的敘述。據說這些癥狀大約持續三週後就會慢慢消失。

知道可能的病因後我們比較放心,不過仍然不敢大意,還是幫媽媽掛了精神科門診。媽媽車禍當天也吐了幾次,當時以為是引起了她暈眩的老毛病,後來才知道那可能是輕微的腦震盪。儘管如此,醫生還是比較傾向認為媽媽的症狀是車禍引起心理衝擊,轉而呈現在生理上的現象。所以開了緩解她的焦慮(?),及開脾輔助睡眠的藥給她,預計療程是兩個星期。

這個春假,因為媽媽的狀況,加上爸爸也感冒了,預計就會在家照顧二老。誰想到昨天開始自己也喉嚨痛精神不濟,春天後母面,在這乍暖還寒的天氣,各位朋友也請多多保重。

媽祖二三事(三):進香

萬人空巷

有人說我喜歡民俗,也應該跟著大甲媽走上一遭新港。

呃...這事我很早就想過了,也很早就知道自己八成無能完成這壯舉。不但是走完全程力有未逮,連去湊個熱鬧都會遭遇重重阻礙。光我一人孤軍奮鬥,身微力弱,想排開人牆擠到前面去已然艱困,更別提我個子小,鏡頭老是被人遮住了。

不過,對於全程參與的徒步香客們我有無比的敬意,以及一絲絲的妒忌。能為信仰那樣的投入,真真是令我羨慕的。

今年看到的香客大都拖著個菜籃車

每年此時,都會在我經常來往的路上遇到踽踽獨行或三三兩兩結伴的香客。不分女女老少,踩著堅定的步伐前進。

背包上掛滿符令的香旗 

香客背包上掛滿了各色符令,像是光榮的徽章。

路旁的香客

是什麼樣的堅信,讓這女子眼神凝視虛空,嘴裡喃喃頌著對媽祖的祝願?

除了香客外,我也很愛看在地信徒與進香客之間的互動。沿著進香路線的道旁,經常可見信徒擺設涼水點心攤位供香客取食。媽祖駐駕的在地廟宇更是為接待香客而全部動員,員林福寧宮就封起整整兩條巷子,搭了帳篷作為香客用餐的場地。

沒親眼去看,很難想像該準備的食物量有多大。

我看見兩位工作人員用推車推著大約有半個浴缸那麼大的桶子,裡頭裝著滿滿的羮湯。是時大多數香客似皆已飽餐,吃起了水果。我正為著那些可能要浪費掉的食物感到可惜,就問工作人員:「那吃不完的這些該怎麼辦?」那工作人員斜睨了我一眼,略帶不屑的回答:「什麼吃不完?經常都吃不夠呢。這些是要推到隔壁巷子的。」

唔,真抱歉,我不是故意要低估進香團的人數的。

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媽祖二三事(二):媽祖的造像

既然被heuss踢館,我正好順勢貼出第二篇。

關於媽祖廟的考據謬誤,其中犖犖大者尚有一事。根據傳說,媽祖林默娘廿八歲就昇天了,怎麼一位青年女子到了台灣成了大家口裡的「媽祖婆」?

福建的媽祖造像

上圖是福建某媽祖廟的媽祖神像。中國的媽祖形像比較接近她廿八歲昇天時的青年女子樣態(並參見下圖),和台灣的慈祥中年婦女造像大相逕庭。

圖片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1988)

針對這差異,我也曾問過一些人,但是總得不出個令人滿意的答覆。

有人說這是因為開模雕刻的人不同,這卻不足以解釋為何台灣的雕刻師父傾向把媽祖中年化,而非同福建一般的青年女子形象。

而且這並非唯一特例,連廿四歲就因產難而亡的臨水夫人陳靖姑,在台灣的神像也都塑成中年婦女,與媽祖之間幾乎難以分辨差異。又如哪吒明明是個小童,民間也稱他為太子爺。

大概一個神明愈是受信徒崇敬,則祂在信徒的心目中就日益年高德劭,最終必加之以「伯」、「公」、「嬤」、「爺」、「祖」等等親屬稱謂,以示其護民祐民猶如公嬤保庇子孫。

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

媽祖二三事(一):家鄉的媽祖廟

<

雖然家鄉的媽祖廟我從小逛到大,其實對很多廟裡的事物是視而不見。比如說上面這一對門神,知道他們是秦叔寶、尉遲恭自己覺得就夠了,也不去分辨誰是誰。

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分居左右兩偏門的另外兩組門神。

比如說這一對作宮娥打扮的女門神十分端莊美麗,真吸引人的目光。她們的手上分別端著茶果,看起來像是侍奉媽祖的宮女。

另一對門神則是一對男子,年輕的男子面目清秀,眼神堪稱嫵媚;年老的也無鬚,兩人手上分別拿著代表加官晉祿的吉祥象徵。

回來查了資料,才發現媽祖廟因為奉祀處女神,所以門神也兼用太監和宮娥。

家鄉的媽祖廟建立時,地方士紳多有捐獻,外祖父和內曾祖的名字和獻金都刻在碑文上。

對父親那一輩的人來說,媽祖廟裡的廣場和天井是很讓他們懷念的遊戲場。賽彈珠時,把彈珠沿著柱子滑下來,彈到柱珠(柱礎)上順勢往外彈跳出去,看誰的彈珠跳得遠就嬴了。爸爸還曾指著那柱珠上被他們的彈珠長年彈壓出的凹痕給我看。

 

柱礎的凹痕

夏天天熱時,天井舖著唐山來的青石,一群小孩玩累了就地躺下,冰冰涼涼的石板正是午覺最佳場所。

配樂來補一支阿嬤愛聽的<江湖調>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