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5日 星期一

家庭紀錄片

Arkun三點全露的歷史鏡頭

相熟的朋友都聽我說過這一段陳年往事。

我媽媽是地方上一個有錢人家的么女,嫁給隔壁庄的我爸爸後,外婆就愛屋及烏的疼愛起這個小女壻。我爸年輕時是有點嬉皮的,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所以在他三十歲生日時,外婆托人去日本買了一台8mm攝影機送給他當生日禮物。

那種攝影機一次只能拍個五分鐘左右,而且拍完後還要寄回日本去沖洗。小時候播放這種家庭紀錄片是我們很期待的休閒娛樂,因為播放頻率高,有一陣子家中刷著粉藍漆的墻壁上還特別留了一方米白的,大約廿五吋宽的螢幕,以便讓電影投射到墻上。

多年下來累積的影片有好多卷,難免也有一點損壞的部分。有一卷拍到我妹妹嬰孩時期被阿嬤抱著在澡盆裡洗澡的鏡頭,因為帶子邊緣損壞,有一次播到那裡就卡住了,高熱的投射燈幾乎馬上就燒融了膠卷,我們眼睜睜的看著畫面從妹妹的肚皮中心開始一坨焦黑融開擴散,爸爸手忙腳亂的拆缷膠卷災難控管,大家都有點呆住了。後來同樣的情形每次在播出這一卷時就會發生,不過我們已經習以為常,還會開玩笑的說:「等會兒老三的肚子就要燒起來囉!」

那台放映機後來因為年久失修,而且那種機型早已不再生產,那些膠卷就一直被遺忘在櫥櫃的深處。舊家地勢低窪,好幾次颱風來時就淹水,等到搬到新家找出這些膠卷後才發現帶子上都已經發霉了。

好不容易才在幾年前找到一家有轉錄器材的公司為我們把這些珍貴記錄轉成DVD,沒想到睽違廿年以後能再度看到這些影像,大家都很激動。因為年代久遠,有的畫面相當模糊,轉錄的公司為我們的默片配上了很懷舊的音樂,已然去世的屘嬸當新娘的那天、媽媽年輕美麗的模樣、祖父祖母過生日、過年圍爐、掃墓等等鏡頭配著音樂讓人看起來有無限的感傷。

昨天為了哄小外甥,重新播出這張DVD,好多的思緒湧上心頭,改天再慢慢整理出來和朋友們分享。

2005年4月23日 星期六

賞樹

樹上的臘腸
樹上的臘腸
如果被這種臘腸打到...
右下角的水溝蓋是參考尺寸.
學校的休閒步道坡度和緩,夾道林蔭,原本是很適合散步或慢跑的。麻煩的是,因為鄰近陰暗潮濕的山谷,草木茂密,蚊蚋滋生,我每次去都被那可怕的小黑蚊叮得很慘,只得對它敬而遠之。

前天陪著吳老師去走了一趟,看到滿地的落花,才發現錯過了臘腸樹的花季。除了舊年櫐櫐垂掛的果實大都還在樹上外,新的果實已經長出來了,也可以看到落花後剛剛要蛻變成臘腸果的小骨朵兒。

每次看到臘腸樹,都還是會為它奇特的果實而贊嘆一番。那比絲瓜還要長,和石頭差不多硬的臘腸果長滿了一樹,卻不能供給其他生物作食物,總是讓我連想起《莊子・人間世》裡所提到的「散木」。

吳老師的手機響起,顯然是有人在催稿,他站在臘腸樹下很心虛的為拖欠稿債朝向話筒連聲道歉。我心裡其實有點緊張,萬一那又大又硬的落果掉在腦門上,恐怕會引起輕微腦振盪吧?

沿路還特別駐足觀察美人樹已爆出棉絮的蒴果,其實大部分的蒴果棉絮早已被風吹落,人行道旁滿是飄散的棉絮,龍眼花已然盛開,艷紅的刺桐花開始綻放,而桑椹的果實也逐漸變紅變黑了。

樹上的棉花球樹上的棉花球

吳老師說能去注意週遭的樹木生態,就會不知不覺的建立與土地的情感。我不免有些羞慚的承認:自己以前對大自然萬物幾乎是有點麻木不仁,視而不見的。一直要到談戀愛時,因為經常的到森林、公園裡散步,到河裡划船,才有機會讓自然的美浸潤到靈魂深處。

與我無緣的T成就了我與草木的情,至今我仍心存感謝。

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狂賀! 猛賀!

恭喜Lili完成博士學位! 碩士班最後一年時與Lili同一個研究室一起騎摩托車去看"無言的山丘" 失聯多年後在美國網路上相逢在我最困頓的時候陪我散心解悶我口試後第一個打電話恭賀我所以...... 我要成為第一個為妳放煙火慶賀的朋友太高興啦! 泰雅族-歡樂歌 (感謝Kho桑技術指導,苦氏出品,觀眾有信心)

2005年4月20日 星期三

期待桐花

昨天開車經過新竹和三義之間,瞄到山林間偶爾出現的白點──油桐花真的開了。三義附近還有許多相思樹也開花了,相思樹梢好像被黄色的粉撲拍過頭頂一樣,參差著斑駁的色調。去年住在苗栗時,曾經好好的領略了桐花盛開的景色,在桐花步道散步,聽桐花音樂會,吃客家美食,喝擂茶,作桐花押花,看木雕展,整個桐花季玩得不亦樂乎。今年,期待桐花盛開的心情就像現在剛開放的那一點一點的白,將隨著花季的推進而逐漸擴散到整個山林之間。

桐花季的熱門景點似乎就是西湖渡假村,那裡聽說的確種了好大一片的油桐。不過,我認為客委會規畫的幾條賞桐花的路線就很超值了。去年走的主要是三義鄉境內的苗49線,也就是部分與鐡路舊山線平行,把勝興車站和龍騰斷橋等著名景點一網打盡的路線。陪朋友去時,天氣有點霧濛濛的,後來還下了一場雷雨,但是因為避開車潮人潮選了非假日去,雨後在水氣氤氳的寧靜山路上霧裡看花確是腦海中難以磨滅的影像。

沒能親自去賞桐的,其實也有偷懶的辦法,在未來的幾週內,只要有機會開車經過火炎山以北,新竹以南的中山高路段,都會有機會看到滿山遍野的桐花,像浮在綠色樹海上的白色浪花。

另一個我也很鍾愛的賞花地點是慈濟茶園,茶園位於一山頂的平台上,周圍都是相思林,有一條桐花步道從木雕博物館旁邊通向山上的茶園。遇到假日,還有慈濟的義工在茶亭泡茶待客。當你終於氣喘吁吁的從步道爬上了茶園,這時來一杯茶,極目遠望,不管有沒有桐花可賞,山勢的開闊總是可以讓人胸懷舒暢。光是在相思林間坐下,讓涼風習習吹拂,聽風聲穿過樹葉就是賞心樂事。

2005年4月16日 星期六

大甲媽回鑾


發放平安符

開車快到家的路上,看到北上的路旁都是鞭炮屑,算算日子,今天應是大甲媽回鑾停駕員林的日子。心裡開始盤算,要不要出去送大甲媽一程呢?雖然喜歡研究民俗,對於田野考察卻總是因為莫名,不知何時來襲的劇烈頭痛而不時怯步。

不過,吃過午飯我還是拎著有點魎光的相機出發了。才到了出市區的路口,已有大批信徒聚集。員林福寧宮的鑾轎已經停在路口了,扶轎的歐巴桑們穿著大紅繡花的唐裝上衣守在轎邊,大家都引頸遙望著市區的方向。有位歐巴桑看到我拿著相機探頭探腦,認定我是個來收集材料作報告的學生,很好意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還沒呢,大甲媽還在鎮寧宮,等走到這裡還要一陣子」,「我們是先來這邊等候的」。她們指著省道往北約一公里的遠方那三台大吊車,說那是大村鄉準備來放鞭炮迎接大甲媽的。早上,員林廟方也在永靖與員林的交界處以吊車放了好幾串鞭炮。

接著陸陸續續的有香客走過來,路旁的商家準備了偌大的冰桶,招呼著香客喝涼水。終於看到旗隊出現了,兩排整齊的旗隊,前面的執事一邊散發著平安符,我顧著照相沒有搶到(我有很強烈的民俗fetish),深感遺憾。旗隊的組成份子大部分是中年女性,她們穿著制服,扛著鎮瀾宮的繡旗,臉上都是滿足驕傲的神情。看到這裡,感動的淚水在我的眼中滿盈溢眶。

繡旗隊經過後,又有零零星星的香客,過了好久才看到鼓號隊出現在遠方。本來找了一戶商家墊高的戶碇當制高點,想要好好拍一下大甲媽的鑾轎。孰料有一隊人馬開拔過來擋在前面,我心想這不是辦法,只好離開我的制高點,擠到人群前去搶鏡頭。這時經過的是兩排鎮瀾宮的三十六執士,路旁的員林鄉親們對他們揮手說:「再見,再見,明年再見」,「一路平安哦。」執士們也微笑揮手答謝,我又是感動得眼淚直流。

眼看著儀仗隊和涼傘就在前方不遠處了,這時左右兩邊的人群開始一陣騷動,推擠,我也緊張起來:等等勢必要衝鋒陷陣了。然後有幾個穿制服的工作人員過來喊著:「排隊,排隊,排成兩排。」我心想:「不會吧,難道這是…」這時人群迅速而有秩序的排成了兩排,我也被排入群眾中,儀仗隊已通過,涼傘就在前方十多公尺處旋轉,愈轉愈近,愈轉愈近。原來,真的讓我遇上了…工作人員又喊「趴下!趴下!」旁邊有個母親抱著的小孩被這陣仗嚇得大哭,我顧不及趴下,趕緊對準朝向我而來的大甲媽鑾轎按快門,心中一面祈禱:「拜託,拜託,相機可別在此時突槌!」終於按下快門,及時趴下,鑾轎從我的頭上經過。我忘了自己有沒有虔誠的閉眼,但是肯定沒有祈禱,許願,因為這完全不在我的任務計畫中啊。

鑾轎來了
鑾轎來了

鑽轎腳
愈來愈近

鑾轎通過後,前方的商家路祭才剛開始,又有一波的鞭炮聲,福寧宮的媽祖送大甲媽到市區邊緣,便也返駕回宮了,這時人群四散離開。但我還等在路旁,在擁擠的車陣中,想及時搶到員林、大村邊界已不可能。所幸那三台吊車夠高,在路邊勉強可以看到。

又等候了好一陣子,終於巨大的鞭炮聲像地震一樣的彌天蓋地而來,遙望那三台吊車從底部冒起了濃煙,硝煙中可以看到好幾層樓高的鞭炮像倒掛著的仙女棒一樣閃出一連串的火光,媽祖已進入大村鄉境內,想必也有好多人跪在路邊鑽轎腳吧。

我感覺自己經歷了一場過渡儀式,學院裡的那隻黑手、惡勢力,誰怕你?!我可是有大甲媽護祐的哦!


後記:然後我到唱片行去買了胡德夫的<匆匆>,小鎮的唱片行買不到929,小遺憾。回到家裡,轉到原住民電台,正好是巴奈在唱<小米酒>,接著上台的竟是…胡德夫!!! 感謝媽祖!I have more than one day's share of happiness today.

2005年4月15日 星期五

紀念愛因斯坦

讓物理光耀世界一位唸物理的朋友託我為這活動好好宣傳,免得台灣參與的人數太少,被併入中國計算。

四月十九日應會在彰化大佛附近看點燈吧。

2005年4月11日 星期一

草木有情

一口氣K完了anion的實驗記錄簿中總共23篇的大葉桃花心木圖文,趕快跑去驗證一下辦公室附近的那兩排大葉桃花心木。原來那種葉片形狀叫做斜卵型,而且一排樹中果然呈現了好幾種不同的色調,其中也有一株紅得像是深秋的楓葉。

anion的部落格裡完全就是我想要的植物資訊,而且還更多。只有一個對花草樹木充滿深情的人才能拍出那樣的照片,寫出那樣的文字。比起冷冰冰的植物圖鑑,她詳細的圖文讓人充滿著想和草木百花戀愛的心情。

於是我胸懷愛意,走過飄著清新花香的樟樹林,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了這一張。

停車場的樟樹開花了

2005年4月8日 星期五

929發片了

這是一定要推薦的

吳易叡已寫了這篇推介,我就不再囉嗦了。

百無聊賴的存在/929吳志寧929在中興為交工暖場時,我也在場,只是當時不知道他就是吳老師的兒子。

祝福他的金曲夢早日成真!

花開

blooming

2005年4月6日 星期三

國際蘭展

mocassin


今天去看國際蘭展,很抱歉只能貼一張醜醜的圖,因為敝人的技術不佳,再加上數位相機充電器不在手邊,拍了兩張照片就掛點了。不過這蘭展可得加意推薦,實在好看。而且不止是花好看,展場動線,衛生環境,週邊相關美術工藝展都在水準之上。我嬸嬸特別稱讚他們「停車不用錢」,這是去過去年敝縣主辦的花博回來的心聲。如果要挑一下毛病的話,就是他們的紀念品區不是很有創意。但那也無所謂,因為大多數人都買蘭花實物,而不稀罕那些文具紀念品。

在展場逛了近兩個鐘頭,只能說:「觀止矣!」有的蘭花形狀怪異奇詭,根本就像上了色的豬籠草;有的紫中帶黑,又側出兩支長長的鬚尾,鬼氣森森;也有活潑俏麗的文心蘭,以量取勝的蝴蝶蘭區讓人目不暇給,聞香區的蘭花使人心曠神怡;到處是聞所未聞的蘭花品種,見所未見的瑰麗色彩。我最喜歡的還是迷你蘭花區,有的種在比巴掌還小的花盆中,葉片姿態嫻雅,花瓣細巧精緻,本身就是藝術品。相較之下,得首獎的那一長串中規中矩的白底黄心的蘭花反而顯得單調無趣。我堂弟形容那一串並排的巨大整齊的白花,像是「一打醬油碟子」。

門票150元,物超所值哦。

2005年4月3日 星期日

紫斑蝶移民

難得今天風和日麗,打破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魔咒。早上開車翻越八卦山脈,沿途發現成群結隊的蝴蝶在空中飛舞,雖然行車中不能細細觀察它的花紋種類,依據時間及地點判斷,應該是過冬後要北返的紫斑蝶。去年我在苗栗時,也曾躬逢紫斑蝶北返的盛況,那時只見紫斑蝶像排著隊一樣,一隻接著一隻的往北飛。有人喻之為蝶河,我看到的大概比較像是蜿蜒的紫色緞帶,裊裊地飄向天際。

山區的風勢大,今早看到的紫斑蝶飛得跌跌撞撞,又不時可見到麻雀左右盤旋,讓人有點憂心它們能否平安到達目的地。不過這美麗的相遇和路旁幾株半開的風鈴木多少解消了我被迫去吃應酬飯的不快。

吃應酬飯有多討厭呢?昨天晚上作夢時,甚至還夢見自己在編造提早脫身的籍口呢!

2005年4月2日 星期六

潤餅萬萬歲

spring roll


這張照片是我家吃潤餅的情形,總共有十七種包潤餅的材料,一張桌子根本放不下,其中當然更少不了阿嬤種的愛心A菜及茼蒿。敝人的愛吃家族以吃潤餅為春季盛事,散居各地的家人務必趕回大快朵頤,甚至不辭辛苦要吃上兩次。我一直到上研究所之後,才知道原來不是台灣到處都在清明前後吃潤餅,甚至有同學從來沒聽說過這種食品,讓我這個極嗜潤餅美味的人對他們抱以無限同情。

這幾年來抽樣調查的結論似是,中南部比較有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桃竹苗以北,如果有吃潤餅,則是在尾牙吃。只是我常納悶,包有各種春季時鮮蔬菜的潤餅才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嚐新之意,又可以以寒食遺風來加以解釋,不知道尾牙吃潤餅又是什麼原因。

4/2

orchid
 
迷你蘭花小甜甜,盆上的咖啡色圓點就是田中窰的標幟(參考尺寸,比一元硬幣略小),一隻小青蛙。下午帶表哥的孩子們去西螺米食節,因為陰天風大,又近黃昏,所以遊客和攤位都不多。陪著大家逛了一圈,還是覺得乏善可陳,實在提不起勁為家鄉的觀光作宣傳。為了發展觀光業,台灣出現愈來愈多的產物節,每次總也伴隨著周邊的民藝小吃攤位。只是我常覺得看來看去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還好今天有田中窰的葉志誠先生在場教小朋友手拉坯,我還買了用田中窰出品的小盆種的迷你蘭花「小甜甜」。

開車回家的路上,播了新買的八音CD,聽著那嗩吶的高音,深深的懷念起交工時期的第一支。還好我是回台灣之後才聽交工、聽八音的,假使人在國外可是會被那音樂中的鄉情催得鼻酸淚下。

2005年4月1日 星期五

蒙面叢林

正在寫這篇的時候,版面忽然變成血紅一片,只見Che Guevera高踞在頁首,直覺是Che來附身,嚇壞我囉。

--------------
年初獲贈的蒙面叢林,到現在才看完。正好趕上Che Guevera 的熱潮,實是始料所未及。剛開始讀時,是當成睡前讀物,在寒流,低溫特報中,蓋著厚重多層的棉被斜躺在床上看的。讀了幾頁,忍不住翻下床,踩跳著冰冷的地板到書桌上拿了一枝筆──作者的文字錘煉讓我想在些好句子旁畫線。

蒙面的馬訶士在作者的叢林學習之旅中雖然缺席,但書的反面有作者為他中譯的《深山來的信》(譯筆可圈可點),讀了之後我更可以了解這位神秘副總司令無遠弗屆的魅力。他的寓言童話寫得像詩,而我最喜歡「一縷雲的傳說」。

故事是有關一片微細孤單的雲,用盡全力終於擠出了一滴雨,無所期待的沙漠被那雨滴在石頭上的聲音所驚醒,甦醒的綠意喚來了大批雲層。於是大雨降下,萬物茁壯,但是沒有人記得灑落全身後消失在沙漠的小雲。只有石頭保有這秘密,永遠不死的石頭會告訴所有在這裡出生的萬物,關於一縷小雲努力降下第一滴雨的故事。

冰原快跑人

這部片原文是Atanarjuat 意即Fast Runner,自從Lili一年多以前推薦這部片後,一直到最近才借到了DVD,聽說是第一部完全以Inuit(舊稱愛斯基摩)的演員及語言拍攝而成的電影。故事發生在極圈的Igloolit部落,由Inuit傳說改編。其實因為對他們的傳說及民俗不熟悉,所以有些細節我沒有看懂。不過,由三角戀愛,嫉妒和復仇等主題交織的情節很容易就引人入勝。但千萬不要被我上面這句話誤導,即使是勸善懲惡的老套,搬到了北極圈都可以拍出新意。

我一邊看這部片,一邊想著,如果家裡有台投影機可以投射到大螢幕看該有多震撼,那北極圈四季呈現的遼闊景色,是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只是,真要投射到大螢幕的話,大概得戴著太陽眼鏡看,那蒼茫的雪景令人目盲啊。

即使是當成紀錄片來看也無不可:冰屋原來長的是那種模樣,海豹肉可以生吃,女人的皮裘後的大斗篷帽,原來是背小孩的口袋,獵馴鹿,鑿冰洞,夜裡冰屋裡點的魚油,極圈的夏天草原開的紫色的clover等等…,極圈的生活形態對我們而言是那麼的陌生。

而Atanarjuat光著身子在初春溶冰,一望無際的雪地沒命狂奔的鏡頭,在我眼裡已足以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一。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