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5日 星期五

老公和老婆

小外甥Didi不知從哪裡學來了"老公","老婆","結婚"等名詞,於是在他和媽媽間發生了這樣的對話。對話一:

Didi:媽媽,你和爸爸第一次認識的時候說什麼話呢?
媽媽:就問"我可不可以和你作朋友啊"。
Didi:哦,那後來你們就訂婚了嗎?
媽媽:對啊。
Didi:哦,那後來你們就結婚了,對不對?
媽媽:對啊。
Didi:然後你們就生了我,對不對?
媽媽:對啊。
Didi:然後你們就離婚了,對不對?
媽媽:@#$#$&
(原來小朋友以為訂婚,結婚,離婚是三部曲)

對話二

Didi:媽媽,Arkun阿姨 和Annie阿姨為什麼還沒有老公呢?
媽媽: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好的老公啊。
Didi:(用狡獪的表情曲起他的小手指指著他媽媽說)妳找到一個壞老公ho?

2005年2月20日 星期日

愛台灣與愛電視

我在家裡看電視時,只要遙控器在我手上,一定會先轉到公視,還有現在試播中的原住民電視台(定頻16台)看看有什麼好看的節目,遺憾的是這樣的習慣對家人似乎一點影響都沒有。不管我在看的是什麼節目,只要我一離開客廳,我爸幾乎一定會轉台到Discovery, National Geographic或是Knowledge Channel,我姐會轉到JET等日本台,我媽轉到24小時轟炸的八卦新聞台。我曾問我爸,同樣是紀錄片,為什麼你只愛看外國的風土介紹,對台灣的原住民紀錄片毫不感興趣。我爸說,因為國外沒有去過的地方他比較好奇,而台灣的東西他都知道了啊。其實我知道他可能連各個原住民族之間的基本差異都搞不清楚,連他這樣不斷吸取新知的人都不太關注原住民的情形,一般人可想而知。

每週五晚上我都要看三立台的一個節目「用心看台灣」,我認為這的確是個用心製作的好節目。每次以一個鄉鎮作主題,深入的報導該地的傳統產業,風土,人物,每次看完都會為台灣的小人物們默默的奮鬥而感動。但是同時,我父母在看的另一台電視播出的一定是什麼「台灣腳逛大陸」「美食大三通」「冒險王」等等以介紹中國特異風土為主的節目。我也覺得各地的奇風異俗很有趣,可是相較之下,總覺得對自己的家鄉了解的程度應超越他國(特別是那「敵國」)。不然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家人支持本土的立場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遇到娛樂這回事,竟毫無例外的都「親共」。

於是每週五晚上還是只有我一個人坐在廚房看「用心看台灣」,感覺寂寞而悲壯。

2005年2月16日 星期三

誰的祖國?

這是我們的台商子弟在中國唸的教科書。

textbook
textbook2
如果忙於經商的父母親沒有在家裡好好教育他們的國家認同的話,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將來要認賊作父。這樣的未來豈不令人恐慌?

Nederburg Chardonnay 2003

去年在苗栗工作時,偶而會在下班後回到住處時就小酌一杯。通常晚上就不再出門的我,會放心的以一杯紅酒佐餐,或是當成睡前閱讀時的佐書酒。雖然自己對酒根本外行,但是喝到優質的好酒時,感官還是會特別的陶醉。科南送我的這瓶酒在我的冰箱裡滾來滾去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昨天晚上才把它開來喝。

我對Nederburg這家南非的酒廠印象頗佳,去年科南送了它的Pinotage,那黑葡萄的果香讓我至今念念不忘。這次的Chardonnay比起我常喝的Jacob's Creek甜度來得低一點,也很合我的味蕾。

在此向兩位SC報告一下,抱歉沒能等到你們一起來舉杯,享用美食。不過,另一瓶紅酒我會先留著等你們啦。

2005年2月15日 星期二

復活

原本已經被宣判死刑的銅錢草,今天又有新葉從一片枯枝萎葉中頑強的昂起頭來。好像在說:且慢,我沒那麼快死呢!

明天一定要幫它換個大點的盆子,好讓它吸水吸飽飽,一暝大一寸。

2005年2月13日 星期日

詩與事

現代詩其實是我的閱讀版圖中最貧乏的一區。

我一直都偏好有情節,有場景,人物的小說。詩除非真的作到音韻鏗鏘,否則很難吸引我。許多年前上大一英文時,因為有吳菲菲老師的導讀,才喜歡上一些英詩,並且不辭辛苦的全篇背誦。

但是自己的資質魯鈍,修課後沒有人導讀,我就放棄了讀詩。自己知道這就好像是某種維他命吸收不足的病態,只是癥狀輕微,還不需要治療。日前詩人的贈書,倒像是特別開給我的一帖藥方。<一首詩一個故事>為個別的詩作提供了人事背景,讓我的想像有了具體的對象。最精彩的一則,提到詩人的作品<過客>在台上演出時,被反諷的<錯誤>一詩的作者鄭愁予正好坐在詩人的後排。兩人相視只能點頭微笑,不能也不知該說什麼。

這樣精彩的一刻,簡直該寫進台灣文學史了。而你還要說:作者已死?

我不管羅蘭巴特是怎麼說的,對我來說認識作者和閱讀作品絕對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

2005年2月12日 星期六

年後創傷癥候群

年假造成的諸多異常癥狀

*吃得愈多,心裡愈空虛
*想到要一個人回打貓覺得很淒涼
*面對電腦,告訴自己要振作,十分鐘後就到客廳去嗑瓜子,看電視
*瓜子嗑了,電視看了,焦慮繼續,於是又回到書桌前
*重覆前二種動作,直到太陽下山
*睡覺之前,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振作...

2005年2月9日 星期三

濁水溪北岸的詩人

午後去拜訪久違的詩人。雖然我們的家鄉都在濁水溪北岸,還是隔壁莊頭,卻有十多年沒見面了。上個月去社頭清水岩步道散步時,竟在小徑上不期而遇。回台灣前幾年的失意曾讓我羞覓故舊,在報上雖不時讀到詩人一家的詩文及消息,卻也只在心裡默默的關心。直至工作上軌道,又有更多的俗務纏身,就把拜訪詩人一事又無限的延後。(因此之故,重逢之後,頗受了詩人的一番責備。)不過之前流逝的時光,似乎都在那天登山小徑重逢的喜悅中解消,詩人聽到我的名字的瞬間愕然,很快轉成老友見面的欣喜。

事隔多年,再度造訪詩人,當年在四合院進進出出的農婦早已去世。四合院旁有小樹林,還搭建了一座涼亭,可以想見這裡時常高朋滿座的樣子。(我們坐了一個多鐘頭,前後就來了四批客人。)臨時跟來的四歲小外甥在四合院旁的小樹林裡跑來跑去,詩人的大女兒從柬埔寨帶回來的吊床,還有舊時農家用的抽水幫浦讓他感到無限新奇。

詩人沈穩的嗓音,樸實的笑容依舊不變,但他一家的故事卻愈益精彩。妻子經常撰文為環保請命,大女兒出版了一本報導文學作品,記錄南美游擊隊的生活。大兒子是醫生,卻也拿過磺溪文學獎,創下父子檔同獲一獎項的記錄。小兒子是搖滾樂隊作曲兼主唱,聽說最近要發片了(詩人家的春聯因而有一句發片要拿金曲獎的豪語),今天可惜只遇到詩人和他的大女兒。

因為有陌生人在場,聊天暫時無法盡興,但是我們約定以後要一起去爬山。臨行時詩人和大女兒都拿出近作相贈。在詩人贈書,話別之際,小外甥忽然問詩人:"有沒有適合小孩子看的書可以送我?"詩人笑了,面露難色的說:"好,我從現在開始努力寫。"

2005年2月7日 星期一

魷魚蒜

今年我家的年夜飯有個大突破,就是戰勝保守勢力,決定採用年菜外帶。當然老祖母不是那麼好商量,該拜拜該準備的食物還是一樣不能少。所以十九個人圍爐,只叫了一桌年菜,另外每戶再推出兩,三道私房年菜。我媽要煮"魷魚蒜",這是一道讓我在美國時作夢都要留口水的美味湯品。記得當年在美國時,到了歲末就常常想念冬筍的滋味。只是雜貨店只賣無趣至極的罐頭水煮筍。有一年王子鎮附近的亞洲雜貨店老板竟然進了整箱的新鮮竹筍出售(呃,可能也不是那麼新鮮吧,大約是從中國進口的),讓我感動莫名,馬上就買回去打算煮這道菜。

天曉得那時我還從來沒有自己料理過竹筍,連筍殼怎麼剝都要打越洋電話回來問我媽。基本的材料,蒜青,魷魚,和冬筍在美東都是較少見的奢侈品。剛好遇上農曆新年給自己一個藉口打牙祭,也順便作出來向美國人炫耀。後來煮了一鍋端到H家去,老外照例把湯品作為第一道菜上餐桌,他們的反應似乎不錯。但是眾人的稱讚在我的記憶中早已模糊,我只記得一片片爽脆清甜的筍片在我口中化成了鄉愁的滋味。

2005年2月6日 星期日

病中良伴

莫名奇妙的在過年前病倒,臥床好幾天,到現在還在吃藥。發燒臥床期間,多虧有網路電台可以聽,多少抒解病中無聊。

最近又懷念起在美國聽過的一些廣播節目,Prairie Home Companion, 還有Car Talk

正好家中空出一對還不錯的電腦喇叭,音質很好,聽網路電台成了病中打發時間的伴侶。

菜頭粿

八十多歲的祖母把炊粿的手藝傳給了屘叔,這幾年來,全家都同意,屘叔炊的菜頭粿已經青出於藍了。每年歲末,菜頭粿都是致贈親友的最佳禮品。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蒸了第七籠。
煮菜頭絲煮菜頭絲


A粿漿

A粿漿

加入菜頭絲混合

加入菜頭絲混合

舀入蒸籠

舀入蒸籠

準備蒸了

準備蒸了

蒸好等著放涼的菜頭粿

蒸好等著放涼的菜頭粿


當然這只是局部呈現,圖全貼上來太耗空間了。想學炊粿的人明年早早報名吧。

花田新故鄉

花田新故鄉
拜花博之賜,我的故鄉近兩年來,逐漸成了個花田城市! 為了與花博相輝映,據云縣府補助每區(單位忘了)一千元,鼓勵農民在休耕期種植各種花朵,種子由農會提供。 以往農曆年前常見的綠肥,是一片片黃澄澄的油菜花。盛開時,田裡好像有地底透出的陽光,金黃燦爛。現在故鄉的田園的那一片金黃,逐漸成了金,橙,粉,紫的五彩畫盤。
芹菜收成

紮成綑
昨天回鄉參與蒸菜頭粿的盛事,趁著粿上了蒸籠的空檔。邀集了堂弟妹拿著相機出外獵艷,卻意外拍到了另一番農村風光。 我一直都很想拍頭戴斗笠,身穿印花遮陽罩衫的農婦。正好在路邊看到一群農婦在工作,便腆顏下去詢問可否讓我照張相。這是一區芹菜田,大家趕在過年前要收成出售,農婦以一天五百元的代價前來收割芹菜,紮成綑以便搬運。歐巴桑的反應當然是:" 我很醜,不要拍我啦,歹勢啦!" 只是純粹想拍照,但是歐巴桑們熱情的要我們把揀剩的芹菜拿一些回去。"很幼的,拿回去炒羊肉,牛肉,花枝都好。"盛情難卻之下,我們也抱了一大綑芹菜回家,看來今年的年夜飯少不了有一道芹菜炒的美味了。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