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記憶算帳



彼工我整理屜个時陣,發現一本舊个帳簿,掀開來看,看著阮爸爸、媽媽幾落十年前个開銷記錄,感覺真趣味。九月十一「百菓山賞月」車資,這是媽媽个字,彼工可能是中秋暝。九月十三訂英文雜誌一年,這是爸爸个字,伊一直攏有咧讀英語。頂面記錄个人情世事嘛真濟,不時看到啥物人結婚、啥物人生後生包外濟錢个賀禮。其中有一筆定定出現个支出,就是「肉鬆」。因為彼當陣阮猶細漢,歹嘴斗,真濟菜攏毋呷,所以媽媽才會買肉脯肉酥來予阮配飯配糜。



我看著幾落位有記阮个學費、妹妹彼當陣讀幼稚園个點心費、猶有我細漢个時學畫圖、買水彩个費用。阮厝內有五个兄弟姐妹,當初爸爸媽媽嘛猶少年,都愛擔起遮呢濟个囝仔个家庭,難免有手頭ân个時陣。所以有幾頁頂面寫个是共親情朋友借錢个帳目。看著即个部分,雖然已經是幾十年前个待誌,我嘛猶感覺真心酸。但是爸爸媽媽怹並無因為無錢,犧牲阮个教育抑是娛樂。親像有一條寫个是:「看貓兒歷險記:$18」,我臆這應該是爸爸tshūa阮去看電影个支出。閣有一條 :「兒童科學6本:$190」,彼六本冊予我个印象足深。我猶會記得冊是青色个,硬紙板个冊皮,內面足濟足媠个彩色个圖。我都是對這六本冊當中學到「太陽系」、「三葉蟲」、「雷龍」遮个名詞。但是因為小妹猶真細漢,冊提起來毋是咬、就是共拆破,後來彼六本冊煞屍骨不存囉。



爸母个恩情大過天,所以咱應該愛有孝,我想逐家自細漢都定定得聽講,但是遐个話真遙遠、空洞。顛倒是即本帳簿予我真正體會著爸母怹彼當陣,是怎樣仔一箍銀、一箍銀來投資、一嘴一嘴飼阮呷飯、一工一工來共阮晟大漢。我感覺讀即種記錄比讀彼啥物《孝經》閣較有意義。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小滿櫃




小滿日的稻花,以及扁身的稻嬰仔

台灣農諺云:「小滿,雨水相趕」,此時又常見雨霧,所以另一句俗諺云:「罩茫霧罩不開,戴笠仔moa(披)棕蓑」。今天的天氣是下午下雨,傍晚起霧,恰巧符合小滿天候。

小滿時節,稻作熟成到了什麼程度呢?

有一句諺語道:「小滿櫃、芒種穗」,但台灣一地南北稻作熟成時序有別,所以南部也有說是:「清明櫃、穀雨穗」的。可知「櫃」和「穗」,一前一後指的是稻作成熟的順序。關於「櫃」,一蕊華與她的母親有很精采的對話說明。
「做kui7?……啥物是『做kui7』?」
「做kui7,啊就稻仔有身,若查某人拄仔開始有身,一兩三個月安呢仝款。」
「???」 用拄有身的查某人來形容清明節氣的稻仔,實在太奇妙也!
「『kui7』是啥物啦?!聽無,是安怎講稻仔咧『做kui7』?」
「較早人攏嘛講『清明kui7,穀雨穗』,清明的時陣,稻仔開始咧做kui7,吸收營養分,本來是扁身的稻嬰仔,開始變圓的,人講號做稻仔咧『做kui7』,就若查某人拄仔有身,前三個月,身軀本來扁的開始變圓的。到穀雨的時,就會開始出穗……」

我查了台日大辭典線上版,上頭說kui的解釋有二:(1)獸ê懷孕。 (2) 稻á開始結穗。由此可知,「櫃」kui指的是稻子刪剛開始結穗的時節,而「穗」就是榖粒已然成熟「飽漿」,如懷胎足月一般。




此時的稻穗因為尚未「飽漿」,重量不足垂頭,一大片都還是直挺挺的。

而小滿的節氣神造型,據說是取其「滿」字,因而作滿州人裝扮。從這一特徵看來,或許節氣神的造型,也是清代以後才形成的。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不老實樹



話說我在對岸的時候,對口單位殷勤的招待,其中一站就是當地著名的景點大槐樹。這槐樹的來頭不小: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有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 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至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
所謂在大槐樹下滙集轉遷,其實掩蓋了殘酷的事實。當時官府是以誘騙的方式,將不知情的人民聚集在槐樹下,隨即由兵勇押著上路。被抓的人連行李都來不及準備,可能也沒機會跟親友話別,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為了紀念這血淚史,這些移民的後代,都會背誦一首民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據說從這裡遷出的移民,小腳趾甲都是裂成兩片的。還有句俗語道:「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另有一說則是,當年官兵在每人的小趾甲都劃了一刀,以作標誌。*

這棵樹有如此血淚斑斑的移民史,我當然很想去看看。誰知去過的友人告訴我,原本那棵槐樹早就死了,現在只能看到據說是它的第二代、第三代的槐樹。這麼一聽,我不免遊興大減。但礙於主人盛情,只得依舊入園去逛逛。

一進門導覽的姑娘正要從開天闢地的歷史開始講起,我馬上打斷她,就說我們趕時間要直接去看槐樹。於是她領著我們走過佔地廣大的花園,跳過新建的亭台樓閣、水泥的塑像、祭祖的廳堂,直接來到園區的最角落。遠遠的看見這樹時,我挺興奮的,管它是二代還是三代,長得如此粗勇崢嶸真是太出乎我意料啦。

我加快腳步的朝它走去,然後、我忽然站住了,回頭疑惑的望著導覽姑娘。



「這樹.........它、它、它」我驚訝得有點口吃了,「它是假的?」

一棵水泥砌成的假樹、欺騙我歷史感情的不老實樹!

原來這是近年來為了推展「祭祖觀光」,縣府重新建造出來的新景點。我原本懷著對大樹的滿腔熱愛,因為看了這棵不老實樹過於失望,連後來經過所謂的二代木、三代木時,都感到索然無味,懶得拍照了。

*日前在苦桑家他剛好提到以小趾甲裂片作為辨識純種漢人的方式,讓我想起這事,寫出來博君一笑。關於民間傳說辨識漢人、非漢人的方法,我都抱著高度的懷疑。目前我只相信DNA啦。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甜蜜的出版




聽音寧說我是最早一批拿到<甜蜜的負荷>詩歌專輯的人,不但如此,我還拿到了珍希限量版。因為第一版有些小錯誤,和後來更正過、正式發行的內容有些出入。哇!聽到這裡我精神都來了,這可不就像收集到了印錯、顛倒的變型郵票,是價值傾城的至寶嗎?這傾城至寶包含兩張專輯,一張是吳老師的詩誦(也有配樂),另一張是以吳老師的詩譜曲而成的詩歌。剛好因為這半年多來,我比過去更加熟悉了文學作品朗誦的魅力,也比以往更懂得欣賞詩的朗誦聲情,這專輯的出版,恰恰貼近近日的關懷。去年讀苦桑的朗讀與聆聽的文化傳統時(讚,強推!),就曾感嘆過華人的欠缺朗讀傳統、以及台灣有聲書巿場的匱乏(其實根本是未成形)。直到後來買了ipod,迷上了聽podcast故事之後,這些感受又更加深刻。我常聽有聲書,有些小說因為太長,各個章節可能由好幾個義工接力錄製完成。很多有經驗的義工可以將人物對話的氣氛模擬得很生動,因此故事人物、場景在腦中留下的印象,甚至會比閱讀時還來得深刻。但偶有幾次,遇到了朗讀聲音平板的義工錄音,不但聽起來吃力,甚至令人昏昏欲睡。兩相對照之下,頓然覺悟適切的聲音表情對於文學作品的內容有著多麼大的詮釋效果。

這次聽說吳晟老師要出版自己的詩誦,我馬上想起以前上英文課時,曾經聽過Robert Frost朗誦他自己的樺樹詩的錄音。能聽到原作者朗誦自己的詩,當時就讓我感覺十分神奇。我因為有幸結識吳老師,本就認得他的聲音。但是聽到他以台語朗誦的幾首詩,還是感到意料外的驚喜。我們平日交談,慣常使用閩南語,彼此都感到比較自在而親切。但閱讀他的詩時,即使沒讀出聲,腦中想像的也多半是與詩句相配的華語發音。但吳老師的詩是那麼的台灣、那麼的鄉土,所以一旦他以閩南語音誦出,聽起來就讓人有如吃了人參果一般,五臟六腑都舒坦。

除了吳老師自己的誦讀外,吳志寧製作的詩歌專輯,呈現了幾位創作歌手對吳老師詩句詮釋。原本以我前交工迷妹的身份,應當要極力擁戴林生祥的<曬穀場>;但這次我變節了,我比較喜歡吳志寧的<全心全意愛你>和濁水溪公社的<雨季>(我的意見和bichhin一模一樣!)。

你會喜歡哪一首呢?來試聽看看吧。





p.s., 明天5/18(星期日),下午3點,在台中創意園區(台中市復興路三段362號)的草坪上,有吳晟詩歌朗誦(第二場)的發表,歡迎參加。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福氣的菜



友人許大哥贈我一瓶卜菜,是他和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親手製作的。看這葉片在瓶子裡壓得如此緊實,就可以想像當初費了多少細緻的工夫反覆曝曬及裝瓶。卜菜又稱福菜、覆菜,是客家傳統醃菜的一種。我接過這瓶子,感到無以為報的慚愧。得到這福氣的菜的禮物,我一定是個有福的人。

回到家迫不及待的開瓶,這醃菜特殊的香氣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會一下子就喜歡上的口味。因為壓得很密實,我很小心的挑出幾片來,切碎加入絞肉,作成卜菜丸子。最近,又試作了卜菜苦瓜排骨湯。坦白說,因為份量拿捏得不準,成品都不太成功。還好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等到這瓶都拿來實驗完,到時候應該就可以把卜菜運用自如了吧。

以前學作外國料理時對各種材料充滿了冒險精神,什麼異國的香草、醬料都很有興趣拿來實驗實驗。這次試用卜菜,不免納悶為什麼對它感到如此陌生,且過去一直缺乏嚐試的動機呢?

首要原因大概就是我不那麼喜歡氣味強烈的醃菜或菜乾。舉凡梅乾菜、筍干,只要一聞到就會皺鼻皺眉,煮成菜後偶而挾個一,兩次意思意思而已。以前過年過節時,阿嬤會拿煮過雞鴨鵝的湯、或是熬大骨的高湯來煮筍干。阿嬤的筍干湯是她很自豪的拿手菜,每次上桌總是大家搶著下筷。有時阿嬤會問我:「妳有去挾筍干矣嘸?」為了不讓阿嬤失望,我一定點頭,說:「有呀、有呀,真好呷。」然後私下拜託家人幫我保守這個不愛吃筍干的秘密。

其次,就是對於週邊的事物習以為常,缺乏探索的好奇心及動機。以福菜為例,我對它的陌生多半是因為舊有觀念中認為那是非我族群的食材。而我們對不熟悉的、他族群的食材,似乎沒有嚐試的好奇心。不但是客家,台灣還有許多其他族群慣用的食材(例如朋友的父親來自安徽,常提到他們小時候吃的香椿入菜,另一位友人則請我吃過來自眷村的衝菜。),鮮少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而相對的,又輕易的就被外來事物的新鮮、性感給強勢推銷。坊間諸多商品愛標榜進口、播出英文、日文、法文發音的廣告,不都是在訴求這種新鮮感嗎?

意識到自己對同一島上族群的食材認知,竟然少於對外國食材的嘗試興趣,讓我這個鄉土本位主義者難以忍受。這瓶福菜提醒了我對於身處之島嶼認知上的盲點,過往的忽視,今後一定要藉著來迎頭趕上。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蔬菜蘇打的身世



170公克裝$33 ~37元不等

大約是去年,發現這一款蔬菜餅乾(同公司另一款含紫菜的更好吃!)。有時夜深腹饑時,吃上幾片很有飽足感。事實上,我通常一片接一片,幾乎停不下來。

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包裝上的這個角落,紅底白字的這商標,勾起了我大學時代的回憶。那時候女生宿舍是有宵禁的,十一點過後大門就關了。到時候肚子餓,只能到舍監媽媽的房間去買東西。我們的舍監媽媽也知道我們的需要,舉凡餅乾、冷飲、茶葉蛋一應俱全,雖然沒有便利商店的規模,解決一時的需要倒也綽綽有餘。

那時,我常買的是下面這一款蘇打:


 
200克裝,陽春包裝$18~23元左右


看到沒?

認出這商標時,我頓時感到與老友久別重逢的喜悅:原來不管它如何變裝易容,裡頭都還是我喜歡吃的口味。

幾天前在別人家又吃到一好吃的蔬菜蘇打,是某數字超商銷售的限定商品。包裝如下:



(170克裝,建議售價$35元)

因為口味熟悉,我就翻過背面看了一下出產商:



赫,我跟這家的蘇打餅還真有緣吶!

但等到我比較了一下售價,原本的喜悅不免打了折扣。明明裡面的餅乾不變,但新的包裝,一旦加上了英文 Vegetable Soda,和日文ソ-ダクッキ-,就忽然身價高漲(最後一種或許可以託詞,是加了沖繩海鹽,所以就貴一點)。我平日最討厭這種挾洋(不論東洋或西洋)自重的態度了。(既然開罵了就順便)這好比在台灣的秀麗山水間,蓋起自以為是西洋的、歐洲的風格的民宿,就忽然充滿歐美文化的薰陶,成了氣質文化人一樣,裝腔作勢,令人憎厭。

罵完了,去搜尋到這篇文章,瞭解了台灣餅乾業的生存困境,也就原諒他們了,咱是講理的人,而且這蘇打餅真的很好吃啊!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立夏補老爸

今日立夏,理論上夏天從現在開始。
可是....................

今天的氣溫和大雨,怎麼也不像是夏天要來了的樣子啊?簡直就是立夏煙霧彈。
翻了一下諺語,原來春天氣候不穩,除了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的說法之外,立夏也有「立夏、寒死老爸」的警告。

上一回在穀雨曾提過有「穀雨補老母」的說法,相對的立夏則有「立夏補老爸」,大約都是在乍暖還寒的時節,以食補幫助年老父母增強體魄,抵禦風寒。

至於要用什麼來補老爸呢?清代的方志,有好幾則都記載立夏的食俗是匏子煮大麵羹,諺語道是:「食匏仔麵補老爸」,而且據說吃了匏仔麵會「令人肥白」。

因為工作的關係,不能總是有時間配合節氣的行事,不然,立夏的食補在這陰涼的天氣,還真是吸引人。

因為白天裡大雨滂沱,只好拿去年「立夏,稻仔做老爸」的照片充數。




[5/6補,銘謝一蕊華報馬]匏仔麵請參照我家的餐桌令人流口水的精采圖文:立夏,記得吃蒲仔麵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