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河》:恨無鳥仔雙箇翼

終於拿到CD了,想來聊聊這專輯中的兩首相思,我很喜歡那曲調;但音樂我是外行,只會說喜不喜歡,不會評論優缺點,所以以下只能從文學的角度來欣賞。

第一首相思,賴和發表時特別註明這是支歌仔調。很多人知道賴和是台灣新文學之父,卻不清楚他在世時也很關懷民間文學的保存工作。

據賴和的次子賴洝表示,賴和生前常會請乞丐或盲藝人到家裡表演,而且很用心的記下他們唱的歌謠,很遺憾的這些珍貴的記錄,並沒有能保存下來。

不過,他對民間文學的關注顯然也轉化成創作的動力。這裡所謂的歌仔調,也就是民間歌謠,有時稱為七字仔,許多民間歌謠在文學手法上和《詩經》的賦比興是很相近的。比如「六月茉莉真正美,郎君生做哩都真古錐。 ... 六月茉莉真正香,單身娘仔哩都守空房以六月茉莉起興,再帶入郎君與娘子的情意,就是民謠慣用的手法。

相思的歌詞中用止頭痛的「鬢邊膏」來描寫為相思消瘦的伊人楚楚可憐的病容,極是生動。曲中主角與正在洗衣服的情人相見,礙於在場眾人不敢欣喜外露,心中無奈遺憾的心情也很打動人心。

最美的句子當然是末兩句「恨無鳥仔雙箇翼,隨便飛入伊房內」,以輕快飛翔的鳥對比已身的不自由,正是民謠中比喻的用法。另一種詮釋是把它讀成反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意:因為兩人不能相聚互通心有靈犀的情意,只好希求自己能有雙飛翼,飛去與伊人相見。這文句雖簡單,意境卻美得不得了。

【相思】曲、唱:擄姘

阮是兩人相親愛,若無說出恁不知;

阮著當頭白日來出入,共恁外人毋治大;

恁偏愛講人歹話,乎阮驚心不敢來。

娘子疑我甲伊歹,冥日相思真利害 ;

頭上貼著鬢邊膏,身軀消瘦可憐代;

伊正洗衫我返來,心頭歡喜無人知;

只為身邊人眾眾,不敢講話真無采;

恨無鳥仔雙箇翼,隨便飛入伊房內。

3:41

美親在介紹這兩支相思曲時,把它們當成一對情侶的心跡對話,我覺得有意思極了。

當男孩溫弱地「恁偏愛講人歹話,乎阮驚心不敢來。」而遲滯不前,細膩的賴和已為勇敢的女孩,表達「既然兩心相意愛,那怕人議論?」的率性回應。



第二首主要描寫在公園等候情人不至的失落。


【相思歌】詩:懶雲(賴和)唱:呂美親



前日公園會著君,怎會即溫存?

害阮心頭拿不定,歸日亂紛紛。

飯也懶食茶懶吞,睏也未安穩,

怎會這樣想未伸,敢是為思君。

批來批去討厭恨,夢是無準信,

既然兩心相意愛,那驚人議論?

幾回訂約在公園,時間攏無準,

相思樹下獨自坐,等到日黃昏。

黃昏等到七星出,終無看見君,

風冷露涼艱苦忍,堅心來去睏。

2:44

我最愛的句子是「相思樹下獨自坐」,公園的樹多著呢,特別寫相思樹自然不是巧合,而是雙關的用法。至於「飯也懶食茶懶吞,睏也未安穩」,也是常見描寫相思的主題,文雅一點的會說:「衣帶漸寛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下面這首則是很質樸,未經修飾的褒歌對照版:

「為君掛吊[註]心肝悶,白白米飯毋愛吞,一碗泔糜食三睏食佫無了拼落潘。」



賴和的相思曲當然沒能作到像真正的民間歌謠那樣直率天真,畢竟他是受傳統漢學的教育長大的,最擅長的文類恐怕是漢詩了。指出這點絕非有貶抑,相反的,當我們從賴和的時代背景去反推他當時的創作過程時,就會了解創作這種閩南語擬民謠的不易,並為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深致敬意。

紀念賴和並支持幾位優秀青年的創作,還沒聽過《河》的朋友們要趕快哦!

-----------

〔註〕割吊,請參見Amo這篇

割吊牽絲,猶原是相思:聽【河】後記

2005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友誼的溫度

今早陽光美麗,開車經過鄉間,累累的稻穗,金黃的柳丁,收割後豎起的稻草都閃著動人的金光。我真愛這田野的風光,能在鄉下工作真是何其有幸。

一路上想著的是這一週內遇到的朋友們。雖然沒有特別事先規劃,這一週來碰巧有機會分別和一些朋友敘舊,為我單調的生活步調平添無限溫暖。

先是和DBM一家在員林會面,看到了長高了許多的狄亞哥,也終於見到了尚停留在原始人階段的小阿布。近一年來,我幾乎天天在網路上看著她們成長,竟是至今才有機會捏捏小布紅通通的臉頰,再聽聽小狄稚嫩的嗓音。幫小布拍了張她哇哇大哭卻引我哈哈大笑的相片,可惜非常模糊就沒有保留下來。

次日到圳寮去,抵達時莊老師戴著花布帽面罩拿著鋤頭在菜園墾地,吳老師背著手站在旁邊閒看,我彷彿又看到了多年前見過的那位農婦。每次去圳寮,總是會有一批接著一批的客人來來去去。那天碰巧讓我遇見了傳說人物鍾逸人先生。鍾先生八十五了,仍然嗓音宏亮,高大挺拔。他和吳老師聊起和彰化縣的一些文友來往的舊事,我聽著聽著眼睛愈瞪愈大,脊樑愈豎愈直,他們的閒聊可是活生生的彰化縣文學發展史的內容啊!

過了幾天又去拜訪失聯十年以上的yuki,在聯考壓榨下的高中歲月,yuki和阿卜是我最好的姐妹。失聯這麼久,當然是我的錯。出國後時空的巨變讓我記憶及情感斷裂,而一封無故消失的電郵又讓我們錯失了提早重逢的機會。幸而,青春時期奠下的深厚友誼只需一個擁抱便足以提醒回溫,失聯期間的疑慮也在笑語中消融殆盡。看到yuki抱著可愛的兒子笑得開心,我知道我一定會常常回去看他們,即使只為了拐拐小帥哥來親一親Arkun阿姨。

車子奔馳在鄉間,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那是友誼的溫度。

2005年11月22日 星期二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椪柑

橘子是我最愛的水果,每年到了這個季節,那黃澄澄亮眼的橘子總是能讓我眉開眼笑。看了anion寫的橘子,也很想來歌頌一下這果子,無奈照片拍得差,文字寫得爛,幾度作罷。所幸最近讀了劉孝標的<送橘啟>,就貼出這篇好文來借花獻佛。

<送橘啟>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黏膚,食不留滓;甘踰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氊鄉之果,寍有此邪。

我最喜愛"劈之香霧噀人"這一句,他寫出了掰開橘皮時,香氣瀰漫一室的嗅覺經驗。一聞到橘子的香霧,我的唾腺就會反射動作似的開始加緊分泌。

體型較小的是牛奶柑

喜愛橘子比我等更甚的前輩也還不只劉孝標,屈原的《橘頌》也是名作。他先描繪了橘子的外表,文字之中已隱隱將橘子道德化: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皮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

接著又把橘子用來比喻自己是個道德堅貞,不隨波逐流的君子,讀來未免感覺失去了橘子的可愛。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算算還是宋代韓世忠將軍的長子韓彥直比較實際,他寫了《橘錄》三卷,上卷載柑品八,橙品一,中卷載橘品十八,下卷則言種植之法,算是本橘子的百科全書。

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一書中提及橘柚類的療效包括"久服輕身長年",這個輕身倒不是減肥的意思,是說吃多了就會感到輕飄飄的,幾乎可以飛昇成仙了。

能不能成仙我可不在乎,只是冬天氣溫下降,吃完熱騰騰的火鍋後,再來掰一個橘子,啊~~,那享受真是千金不換。

路上遇到一輛摩托車,老先生像在走鋼索表演特技一樣把摩托車滿載柑橘,根本看不到後方有無來車。我慌忙停車,準備照相。不過老先生肯定吃很多橘子,當我終於摸出相機時,他和他的摩托車早已輕身絕塵而去。

延伸閱讀:

閩中佳果,漳柑福桔

附贈橘子數顆,品種不同,請慢用。

Strange Lights, "Tangerine" 4:51

Scott Gorsuch; "Tangerine" 3:28

Led Zeppelin, "Tangerine" 4:15

2005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最後一顆牙

為貫徹本館以吃會友,無吃不飽之宗旨,預訂於歲末時分假雙餘館進行尾牙私房菜觀摩展。

觀摩展日期:2005年12月17日或是2006年1月15日,請來信告知方便的時間。

參展規則:參加者各攜一菜赴會。

參展資格:雙餘館舊雨新知。

交通指引及其他:意者請洽首頁左下角"悄悄話由此進",留下聯絡地址後,館主將另以電郵寄發邀請函。

備註:上圖僅供參考,館主是作不出那好吃的蝦蟹的。

2005年11月17日 星期四

Dry Your Tears

Those whom God loves die young

They see no evil days

No falsehood taints their tongue

No wickedness their ways



Baptized — and so made sure

To win their safe abode

What could we pray for more

They die and are with God 

--Robert Stephen Hawker (1803-1875), “On the Grave of a Child in Morwenstow Churchyard”

"Dry Your Tears, Afrika"
from "Amistad
"
Music by John Williams
Poem by Bernard Dadié; © 1967, Bernard Dadié
© 1997 Songs of SKG (BMI)


Bee ya ma yee ah,
bee len geisia bee gammah.
Bee ya ma yee ah,
bee len geisia tee yamanga.

Baa wo, kah ung biah woie yaa.
Baa wo, kah ung biah woie yah, yah.
Oo be ya ma yee ah,
bee len geisia tee yamanga.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Bee ya ma yee ah,
bee len geisia tee yamanga.
Mu ya mah mu yeh,
bee len geisia bee gammah.

Oo bee ya mah yee ah
Bee len geisia tee yamanga.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Mu ya mah mu yah,
Mu ya mah mu ya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Be ya mah yee ah,
bee len geisia tee yamanga.
Be ya mah yee ah,
bee len geisia bee gamma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Mu ya mah mu yeh, Afrika.


 3:55

2005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華燈樹影

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了一場辦桌的閉幕宴,地點就在古堡前的廣場,請了國宴級的師父,用了上等的新鮮食材烹調了讓人難忘的一餐。

難忘,不完全因為菜餚美味,還因為場地太精彩了。

晚上逛古堡本就是新奇的經驗,幾棵老樹在燈光襯托下美得出奇。

教育部長在閉幕宴上致詞,要大家想像一下幾百年前在古堡上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海洋。古堡原始的城牆一片斑駁蕭條,對照著晚宴的觥籌交錯,原本是應當要引起一些歷史興亡之感嘆;不過,酒席就擺在樹下,我們一邊進餐一邊還不時被頭上掉下來的榕樹子襲擊,一個不注意,就有榕樹子掉進飲料中或者自動跳進菜餚中加味。

未來當我回想起這次的安平夜宴,印象鮮明的肯定不是滿桌的佳餚,而是那華燈樹影,以及四處亂彈亂跳的榕樹子。

2005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愛吃也要有文化

很愛吃的Arkun今天來台南出差,參加一個和吃有關的會議。

雖然愛吃,為吃開會還是第一遭,感覺新鮮極了。

今天的討論中可以感覺出本土意識的高漲,已經影響了飲食文化,連飲食業者也打算搞飲食台獨了。雖然就實務層面,從事飲食文化教學的老師並不認為在八大菜系外再增加一個第九大台菜系有什麼意義(不過她提出的理由我實在聽不懂)。

另一位加拿大籍的學者則指出,九七年香港的移民潮,在飲食方面直接受惠的就是加拿大;因為許多香港籍的頂級廚師都移民到加拿大,特別是溫哥華附近,使得當地的廣東菜水準一夕之間提高很多。然而她認為海外台灣菜的水準還不高,想建立品牌可能還早。

對我而言,最具有趣的是兩篇分別談夜市和擂茶的文章。第一篇作者余舜德認為當台灣意識必須與中國文化認同競爭時,夜市小吃便成了本土文化認同的來源。他又舉了夜市的天婦羅和牛排來作為小吃在地化的例子,並舉出坊間介紹小吃的專書中,最常被提及的特色就是1.食材原味, 2.醬料 3. Q的口感。(然而我懷疑這些只是修辭上面的雷同,或許第一本書的作者如此寫,後來的作者就有樣學樣)

另一篇討論所謂的"客家擂茶"的文章也引起相當多的興趣。作者顏學誠指出北埔的"客家擂茶",事實上是個constructed memory。在中國的客家人的確有擂茶,但是北埔的客家人並沒有喝擂茶的傳統。所以那些"擂茶是客家人的傳統美食","擂茶是客家人待客用的美食"其實是建構出來的,與事實不符的神話。

而且,擂茶顯然也不能和客家劃上等號,據云在中國的許多少數民族也擂茶。而擂茶成為代表性的"客家美食"的一種,最早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999年。

會後的討論也很有趣,關於甜鹹的口味對應到正餐及休閒飲食,以及甜鹹的味覺需要是否有文化差異等等。雖然大家沒有能夠立即提出簡單的答案,但是這些都是可以再繼續思考討論的方向。

最後,來揭曉上圖的謎底。

有人已經看出那是著名的台南小吃"棺材板"的縮小版嗎?

我的那一份,我吃掉了裡面的屍體,棺材留了下來。那整個油炸的棺材板如果全吃了下去,裡面的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可能真的會早點送你進棺材。

2005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菜市場

這幾天認真的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買菜習慣。

剛搬到雙餘館時就曾向鄰居打聽買菜的地方,鄰居告知通常得開車去到附近的街上才有生鮮超市。因為超市遠,連帶的懶得開伙,其實是好久才去買菜一次。

最近發現其實雙餘館附近固定有台小發財車,載著各色肉品蔬菜水果雜糧乾貨來販售,自己才恍然大悟:買菜可不一定要到超市,附近的店頭和流動的菜販也很方便啊!原來我被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制約到了不自知的地步。

在明亮乾淨的超市購物久了,常常也會懷念起那地面濕滑,充斥著魚腥肉羶,人來人往摩肩擦踵的傳統市場。小時候跟著媽媽上菜市場,只有幫忙提菜提肉提水果的份,只希望這苦差事趕快結束,才沒興趣去注意市場百態。喜歡逛菜市場,是一直到自己下廚之後,才懂得讚嘆羅列在攤位上的各色生鮮或乾貨。

這幾年,特別的想拍下市場群像,可是只要一舉起相機,所有在鏡頭範圍內的人都會露出緊張的神色,讓我尷尬得只好放下相機,這個時候真希望自己有一件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

那天我就帶了斗篷的替代品,請我媽出面當模特兒,我拍我媽別人總沒有意見了吧?

  

我媽是相信市場品牌的,雞肉豬肉熟食海鮮她一律在熟識的攤位買。偶而換我們去買菜,回來還要接受她的拷問,總要問清楚是不是在她指定的那家買的。萬一不是,那她就先入為主的判定我們買的一定是次級貨。

我最愛看這種一大袋一大袋放著的乾貨,到了超市一包包整整齊齊的塑膠袋真空包就引不起我購買的慾望。

下圖那清脆的甜柿是台灣在地種植的,一斤要一百一呢;黑金剛蓮霧也已經上市了。

市場裡有條窄窄的巷子,兩旁都是布料行,現在會買布料作衣服的人愈來愈少了。

 

最後的一道陽光即將從布料的下緣消失,恐怕這市場和這布料巷早晚也會成為夕陽產業。

2005年11月6日 星期日

懼匏瓜之徒懸兮

我當然沒有王粲那般經世治國的大志,不知怎麼的看到這瓜就聯想到他的<登樓賦>。

這沒人收成的瓜大概裡頭已經纖維化成了菜瓜布了吧!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