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為愛聆聽



一畝心田,可以蘊育多少故事?


又從podcast上挖到一寶,叫做StoryCorps(其實幾個月前gava曾經跟我提過的,但當時我還沒聽過他們的故事,也沒繼續去了解),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口述歷史記錄。進行方式是讓所有人(是的,所有人,只要你願意)到StoryCorp設置的定點來說自己的生命故事。這節目的概念在於確立:每個人的記憶片段都值得珍藏。每個人到StoryCorps說的故事內容幾乎沒有限制,大部分人會去說一件讓他們印象深刻的記憶,長度都只有兩、三分鐘,但是千萬別因為它的輕薄短小,而低估了這些小故事的感人力量。每一段podcast都是一段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像是二次大戰中負傷的兄弟回家的那個聖誕節、病危母親的最後一餐、捐肝友人與接受捐贈者的對話、老祖父認識老祖母的過程,第一人稱的敘述雖然平淡卻真實,短短的節目時間一過,總讓我感到餘韻不絕。

有一天聽到一段故事,有一男子家族中有遺傳的阿茲海默症,唸中學時有一天他回到家,媽媽叫他和和弟弟去找阿姨,因為阿姨有話對他們說。等他們到了阿姨家,阿姨告訴他們,母親已經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因為家族遺傳的關係,他們另外兩位舅舅和阿姨也已發病)。兩兄弟陰鬱的回到家,發現父母親正在大吵。因為父親回來發現孩子們不在,問他們去哪裡,而母親卻已經忘記了他們到阿姨家的這回事。

然後,這敘述者說,他今年五十歲,也在不久前被診斷出病癥。他希望朋友們會記住,即使他以後可能會忘記所有的事,但是內在的我仍然是我。I'm still here.




聽完這段才知道,原來StoryCorps有一個單元叫做Memory Loss Initiative,鼓勵有喪失記憶問題的患者來錄下他們所記得的事。那天逛到giff的這篇寫作是為了確定回憶,我就想起Memory Loss Initiative,這裡在做的事,就是錄音是為了確定回憶。聆聽他人的生命記憶,就像節目的口號所說的一樣: Listening is an act of love。

我就想起了我的外祖父。

印象中的外祖父,晚年一直是處於昏聵狀態的,當時並不知道這病症有個名稱叫阿茲海默症,只記得早些年他看到我們時還會露出無牙的笑,對著我們呵呵的點頭,會拿餅乾給我們吃。後來就愈來愈常看到他空洞的眼神和呆滯的表情,茫然的坐在大藤椅上。從家族影片中,看到幾十年前的外祖父還步履穩健、神智清明,反而感到十分陌生。如果當初能錄下外祖父、母的聲音,現在必是珍貴無比的傳家寶。

奇怪的是,錄音與照像的技術都已電子化了,但是目前以數位相片記錄生活的人比比皆是,用錄音筆來記錄音像片段的卻仍然只局限於少數專業人士。我們為什麼如此忽視聲音的記憶呢?

透過StoryCorps這個節目,我不只一次的讚嘆個別生命中的精采片段,衷心的感謝創造出這節目的David Isay(十年前就讀過這個獨立製作人的報導,很高興在podcast又遇上他),他讓我注意到聲音表情可以容納的豐富細節,以及人人的口述歷史都值得珍藏的觀念。受到這節目的啟發,我想我會比以往更願意為愛聆聽,並記錄所愛(Record your loved ones)。

最後,來說一則前幾天從一位長輩(1928年生)那裡聽說的一段回憶,當天可惜我沒有帶錄音筆,暫且以文字記錄如下:

我在日本出生,五歲時回到台灣,住在淡水附近。當時空襲警報一響起,我們都要躲到防空壕中。媽媽帶著兩個小妹妹,沒有空管我,我就會到處亂跑。忘了是我爬到防空壕的門口,還是從潛望鏡裡看到的,那時美軍的B-29轟炸機來炸台北,但是炸彈丟進了淡水河,映著後方燃燒的建築火光,我看到激起的水柱都是紅色的。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烘番麥



拜五尾暗仔送朋友去車頭,突然間想欲吃郵局邊仔彼攤烘番麥。真拄好,駛到位个時,攤仔邊有一个停車位,我都卡緊停落來買。即攤烘番麥,我攏感覺價錢傷貴,但是阮小弟堅持講伊个番麥比別攤个卡好吃。講實在个,怹即攤已經賣廿八冬啊,哪是無兩步七,打算嘛無可能作遮久。烘番麥是阮自細漢時陣就真愛吃个物件,但是烘番麥真貴,像阮厝裡有四,五个囝仔,吃飯挾菜都愛予媽媽來配給矣,是無啥可能會當時常來吃即種四秀仔。

讀國中个時陣,我个補習班佇即條大街个街仔尾,暗時騎腳踏車攏會經過即个烘番麥的攤仔。有tang時仔那是有風,共彼番麥的香味吹過來,我个嘴涎都會直直吞,直直吞。



烘番麥个頭家講有真濟間電視台个節目bat來訪問伊,共伊翕相,伊嘛真歡迎我共伊的相片伉佇網路上面,吃好鬥相報。





最近即幾日攏落雨,氣溫閣低,看著烘爐个炭火tshenn起來,知影即支番麥我毋免共別人「公家」,所有个香味小等咧攏是我一个人个享受,心裡真歡喜滿足。頭家倒手翻番麥,正手佇上面漆香料。烘番麥个香料應當是每一攤个秘方,哪是香料袂香,都算講烘ka油油金金媠媠,吃起來嘛是猶無及格。以早阮哪吃烘番麥,攏會一邊吃,一邊像狗仔吐舌同款吸氣閣「哈」出聲,因為香料漆了lu濟,番麥都lu辛(hiam),所以我吃烘番麥閣愛配一大甌冷滾水。

即擺買个即支番麥夯起來差不多有半斤重,香貢貢。本來我吃物件都真慢,即支番麥擱真結實,我竟然吃超過半點鐘,猶佇彼咧哺哺哺,哺ka連嘴pei都痠矣。

我看,烘番麥亦是久久仔才吃一遍都好矣。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尾牙上湯


因為讀到Janine這篇喝湯的理由,讓我想到自己有一篇寫喝湯的雜文好幾個月前就起草,今天尾牙,就趁熱來上湯。

本來我是不愛喝湯的人,常說自己像是娃娃看天下裡厭惡喝湯的瑪法達(沒聽過娃娃看天下或是瑪法達嗎?恭喜您還是個年輕人!)因為我不認為湯是一餐中必要的一道,有現成的好湯就喝,沒湯喝時喝水、喝飲料,很少有自己想作的欲望。

可是自從先前作過一道水蕹菜排骨湯大大成功後,就漸漸的改變了這想法。

 

這一鍋蔬菜排骨湯中的粗大芹菜是鄰居送的


我仍然不認為湯是一餐中必要的一道,但是現在我願意而且樂意花時間燉排骨,並且嘗試不同湯料的組合。等待所有材料的滋味都融合在湯鍋中,是種充滿期待的過程。

其實,在北美時,我還蠻喜歡西式湯品,搭配麵包,再來個生菜沙拉,就是輕便的一餐。中式的湯卻不太適合搭配主食,總是只能當配角,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點。有時用心的煮一鍋湯花掉一、兩個小時,最後也懶得再作別的配菜,只得以湯就白飯打發一餐。



這一道豆仔乾肉骨湯是我最喜歡的湯品前三名。這豆仔乾是菜豆曬成的菜豆乾,用它下去熬湯,香味撲鼻,湯色深濃,熱熱的喝進去全身都滿足。菜豆乾我們從未買過巿場上的現貨,家裡偶而出現菜豆乾,都是南投山上種茶的一位表嬸親自曬製贈送的,每次總要特別珍重的使用。每次喝豆仔乾湯,我都會感到幾許惆悵,因為這曬菜豆乾、醃筍醬的素人知識很少人認真的把它記錄、傳承下來。而大量製作的成品,又往往失去了精緻的美味。

今天尾牙,沒人請吃飯,只能自力救濟,作了下面這道金棗雞湯犒賞自己。第一次喝金棗雞湯時大大驚喜,金棗的柑橘類清香和雞肉的甜是令人意想不到偏又完美的組合,叫人喝了再喝,意猶未盡。但今晚的金棗雞湯,甘草加了太多,結果有點太甜,美中不足。只好下次改進囉。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大寒大暖



今天節氣大寒,若非昨晚一蕊華來提醒,我差點忘了這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

節氣雖叫大寒,但是中南部天氣大暖,在田邊小站一會兒還會曬得出汗。農諺裡提到天暖的大寒似乎不是件好事,因為本來該是「大寒小寒冷成一團」的天氣,若是遇到暖天氣,錯了時序,就會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的結果。嚴重的還說「大寒不寒,人畜不安」。(看來,除了選後天黑一邊以外,大家真的要把皮繃緊一點)




圖片借自台南玉皇宮網頁


有些寺廟會在牆上繪廿四節氣神彩繪,節氣神造型各異。唯獨小寒、大寒神為厲鬼造型。可見嚴酷的寒冬,對於先民而言構成了相當大的生命威脅,以致於要以勾魂厲鬼的形象來代表。同理也可知冬令之所以多有進補之事,也無非是從養生著手,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自我保護的手段。




天氣太暖,田裡好忙。

一年的廿四個節氣,在今天結束了一循環,下一節氣是二月四日的立春。有興趣知道廿四節氣的順序嗎?如果會背下面這首節氣謠,就可以記得起來了。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2008年1月13日 星期日

美國西裝




曾經,我識得一棵樹........
它的枝椏美麗、欣欣向榮,雖然沒有寬廣的綠蔭,我們總還指望著它會繼續茁壯。

不幸這樹後來遭到蠹蟲的蛀食,有一天,被剃光頭了。





只剩下一小撮苟延殘喘的葉。



襯著背景一片藍天。

何年何月,它才能再恢復、壯大它豐實茂密的綠?

*看不懂標題嗎?是句台灣歇後語,問問你週遭的長輩便知。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蘋果說故事

我老是說,我們家臭小子真是幸運,有我這阿姨當他的故事點播機。我們小時候可沒這麼幸運,家中手足眾多,爹娘掙錢持家整天忙碌,睡覺時間一到就該自動刷牙上床了。聽故事?這是外國電影中才有的情節吧?

誰想得到到了這把年紀,竟然又找到人可以說床邊故事給我聽呢!這都要感謝podcast啊!



自從買了i-pod之後,許多零碎的時間忽然可以以各種podcast program來填補。不管是散步、做飯、洗碗或是掃地,都可以聽一段平時不方便專心聽的節目。除了各種特色音樂之外,我最喜歡的是喜劇類及說故事類的節目。bd曾經介紹過這個LibriVox,有各種名著的朗讀音檔,以下則是我每週都會下載來聽的部分節目:

News from Lake Wobegon  (Prairie Home Companion)

Prairie Home Companion有幾十年的歴史了,我從求學時代就聽過這節目。主持人/靈魂人物Garrison Keillor的聲音具有豐富表情,News from Lake Wobegon是節目中的一個單元,也是他的一人廣播劇,兼具感性及幽默,經常讓你爆笑之後又低迴不已。

Car Talk

他們的廣告詞說:史上最好笑的廣播節目剛好是個修汔車的節目。難以置信,對吧?事實上我同學第一次跟我推薦這節目時,我也很難相信一個由兩兄弟主持,內容都在談汽車的節目有什麼好聽的。直到自己聽了以後,不時捧腹大笑,這才相信天下真有此等奇事。這兩兄弟插科打諢的功力驚人,每一個call-in的汽車難題都能被他們找到笑點,而提問的聽眾模倣他們的車子發出的各種聲音也非常的有趣。當然最驚人的是很多汽車的疑難雜症,就在兩兄弟談笑之間找到了問題癥結,call-in的聽眾和收聽節目的聽眾也皆大歡喜。

Selected Shorts

這個節目和Prairie Home Companion一樣,有現場演出。先由製作人選定本週要讀的短篇小說,然後找舞台劇演員來朗讀/演出。因為是short stories,所以一個鐘頭的節目可以聽個兩、三篇故事。由舞台劇演員朗讀的好處很明顯,演員會揣摩故事情節,給予對話角色區分,並在有情緒張力時調整敘事的速度,讓聽眾自然的進入故事的情境。

New Yorker Fiction Podcast

這節目和上面的Selected Shorts類似,只是內容是請一位作家來選定一篇他們喜歡的故事並談談這位的作家,作家來賓也會朗讀他們喜歡的作品。選擇的範圍很廣,不光是當代的重要作家,也會有契訶夫、波赫士等名家的作品。與Selected Shorts裡的專業演員比較,這個節目的朗讀品質大為遜色。好作家未必是好的朗讀者,有時遇到作家讀作品時感覺生硬,像是小學生唸課文一樣的呆板(睡前聽這個就很容易入睡),所以值得一聽的是作家談論作品時的一些詮釋及感動。

台灣這類的特色節目相對上少得可憐,我不時奇想當年吳樂天講的廖添丁故事,或是嘉慶君遊台灣如果有人把它放到podcast上該有多好,這種章回小說類的敘事,最適合podcast了。 

前一陣子有幾個朋友聊起了自製廣播節目的話題(素人廣播,有這個名詞嗎?),其中有幾個朋友有上節目,做節目的經驗,真想聳恿他們下海來提供podcast。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