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大樹座標



村口的大榕樹

開車的時候,每開到一個熟悉的路段,我的眼光就會開始找尋我的大樹座標。我的大樹座標既不是行道樹,也不必是大樹公級的老樹(通常都不是);而是長在路邊,很容易就吸引我目光的大樹。像是大肚往台中路上那棵春天盛開的苦楝、永靖往員林路邊那棵像是伸開雙手的大樟樹、往後山阿叔家路上那棵側扭著枝幹的老欉芒果、大排水溝與馬路交叉轉角處,那棵結滿樹瘤的大茄苳、或是陸橋邊那棵三層樓高的美人樹。開始騎車後,我的大樹座標就不再限於大馬路旁的樹了,管它田間竹林村徑,經常拐個彎就能遇到濃蔭如蓋的大樹,於是不但我的大樹座標持續增加中,我也不再帶著眷戀的遺憾呼嘯而過,反而可以時時停車,為它們留影。

最近又去探訪肥茄苳時,正巧遇到了種這片田的阿伯。我很讚賞他插稻秧時在樹腳下畫出的溫柔弧度,阿伯說插秧真的不差那一小塊地,就算插了秧也多收不了多少穀子,更何況村民相傳這棵樹不能砍伐。

接著他就跟我說起了這棵樹的身世。



七星祖師



相思

原來這個村子以前也有七棵大樹座標,稱為七星樹。其中最大的那棵榕樹,還被稱為七星祖師,早晚有人上香。後來有幾株已被砍伐,目前只餘四星,分別是榕樹、朴子樹、相思樹、和這棵茄苳。肥茄苳因為是最後一棵,所以也稱它七星。七星樹的分布位置,都是在灌溉用的圳溝沿岸,守護著村中的水脈。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58/2802941462_9b48218031_o.jpg

朴子樹並不特別高,看起來不像有幾十年的歷史

舊時沒有地址、門牌、路名的,作為地理標誌的大概就不外乎大樹、水井、池塘或圳溝等等地貌,再加上東南西北的方向辨識,指畫方位也就綽綽有餘。但我的大樹座標,定位的功能小,自娛的成份多。更何況,我雖然愛看地圖,但遇到自己報路給人,或是請人指路時,早已退化到剩下左轉、右轉的兩種選項。偶而遇到還有人以東南西北來訂方位,總是暗地佩服,好像對方擁有什麼特殊的生存技能一樣。

我開始在想,應該來自我訓練辨識方位,說不定哪一天我就可以微仰著頭吸一口氣,很權威的說:「嗯,這花香是從東南邊吹來的。」到時候,嫻熟方位的我只怕連頭頂上那棵吳剛砍不倒的月桂樹也可以標記成我的大樹座標呢!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處暑



圖出國家文化資料庫


處暑的處字,作「居住、止息」解。在我的理解中,第一意指的是深陷暑氣之中。第二意解作止息,意指暑氣至此終止,節令將入秋。所以處暑雖然是暑氣終止之時,但燠熱的暑氣可一點也沒有放鬆的傾向。連諺語都說:「處暑,曝死老鼠」,可見此時日照的強度絲毫未減。細心的讀者應會發現,不久前的大暑也介紹過這句諺語:「大暑,曝死老鼠」,怎麼又來個處暑,曝死老鼠呢?據我猜想,即使大暑時老鼠沒被曬死,多半也捱不過處暑的酷熱,到了這節氣就被曬得歸天了。

處暑三候云:「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祭字在甲骨文中的本意為殺,即指老鷹至此開始獵殺其它禽鳥,天地之間也由於入秋陰氣滋長而秋氣肅殺。登字意謂作物成熟,黃河流域的糧食作物(主要指黍,即俗稱大米)在處暑時大致熟成,可以收穫了。

對於在台灣種作的人而言,處暑最忌雨,諺語說是:「處暑若逢天落雨,縱然結實也難留」。別的作物我不清楚,但所幸二期稻作至處暑時期尚未抽穗結榖,應該不受影響吧?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258/2785573569_9c7a102ae0_o.jpg

立秋時的青苗



處暑前的稻子


推薦:Penguin 的處暑連線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網路退嬰

這幾日腦中思路遲滯,就不安份的逛起了網路,還改名換姓在許多網站註冊了新帳號。網路id這東西,雖說是匿名,用久了也會有一套性格跟著你,和真實的姓名其實已無太大的分別。我一方面放不下既有的累積人脈,捨不得放棄這個id,一方面又想掙脫固定id帶來的局限,所以效法孫悟空拔一把毛吹一口氣,變出好幾個分身來走闖江湖。逛了兩天,有些心得。現在的個人網路空間,愈來愈有生理退化的趨勢。從部落格的整篇圖文,發展到如twitter, buboo之類的mini-blog,反映了輕、薄、短、小的潮流。網友已不耐煩起草、修圖、加上音樂後推出一篇完整的部落格文章,而是以寥寥的百餘字短章及時的與朋友互動。我不禁要懷疑,這是不是也反映了組織作文能力的日益衰退呢?(這樣講有點討打啦,我知道)

及至看到facebook裡的status update,我又忍不住笑了。它的界面使得每一則update的開頭都是自己的名字,於是我們看到一長串的網友現況以第三人稱來呈現(這效果在英文界面裡比較明顯),如下例:

張小明早餐吃了蛋餅奶茶。
王美麗剛才上傳了轟趴照片到flickr。
李大同讀了今天報紙的頭條新聞。

各位,我們在什麼時候才會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呢?
不就是在幼兒時期嗎?幼兒還不會使用這個第一人稱時,凡事都以自己的名字的第三人稱發話。請參例句:

大同要騎車車。
小明不要吃飯。

而與幼兒對話的大人,也會把自己的話語降到幼兒的層次,凡是與成人交談時會用到我的地方,都自動的變成自己與幼兒相對的親屬稱謂。例如:

媽媽餵你喝奶奶(要讀成ㄋㄟㄋㄟ,才是正宗兒語)好嗎?
來,阿姨抱抱!

在文字組織上退化成片段不成章,言語模式退化成牙牙學語的幼兒階段,這可不是網路退嬰嗎?



因為有點相干,回收一下我2005年夏天寫的這一篇:部落客老鼠會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