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 n'est pas un blog
嘉靖本荔鏡記書影
前一陣子曾在首頁播過一曲對面的小學生唱的<因送哥嫂>,其實這一支曲子我只聽過蔡小月唱的版本;相較之下小朋友丹田力道稍嫌不足,但是已經看得出來對面保留傳統曲藝的成果。
因送哥嫂(童音版)<因送哥嫂>是陳三五娘故事中的一支曲子,陳三為了接近在元宵夜一見鍾情的黃五娘,假作磨鏡工人,進入五娘宅中打磨黃宅寶鏡,又故意打破寶鏡,以便賣身為奴,償還鏡價。五娘雖早已認出陳三即是元宵夜偶遇的那位郎君,卻因為少女矜持,一直對陳三不假辭色。陳三賣身三年,始終無法探知五娘的心意,<因送哥嫂>描寫他灰心失望,萌生去意的心情。蔡小月唱到這一句「燈下遇見阿娘」時的爆發力是很驚人的,請原諒我不善詞藻,我想說的是,她唱出了陳三驟見佳人時又驚又喜的情緒,乍聽這支曲子還很平穩的開著車,唱到這一句不由得我全身的感官都集中在蔡小月的歌聲上了。在我的指導老師的引介下聽南音/南管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了,我始終覺得南管是最能貼近我的靈魂的音樂。從漢唐樂府的錄音帶開始,我接觸過幾個南管社團,聽過多次排場,也看過以南管配樂的梨園戲。一直有個尚未達成的心願就是去學南管,最想學「四塊」,因為很清楚自己不是挑大樑的料。在清水看過清雅樂府的歐巴桑舞弄著四塊,雙臂運勁就能使那四張竹片振動發出急促的聲音,我總像在看特技一樣看得嘴巴張得大大的。印象最深的南管音樂是有一次路過香港,那裡的晉江同鄉會為了歡迎台灣去的南管社團特地安排的演出。我和老師都現場錄音,那次錄的兩卷錄音帶陪著我漂洋過海到了美國,成了另一種鄉愁的慰藉。去美國的第一年秋天,幾乎天天回到宿舍就按下音響,聽對唱版的<共君斷約>與<當天下咒>,<當天下咒>的合唱部分尤其旋律優美,我總是要跟著錄音帶卡拉OK一番。而且聽/唱一遍不過癮,還要一再的倒轉,重播,倒轉,重播,直到我擔心音響或錄音帶會著火為止。(這兩卷聽了十多年的錄音帶,去年才專程託一友人為我燒錄成CD。) 共君斷約昨天晚上看了漢唐樂府製作的<荔鏡奇緣>,非常的高興。雖然是樂舞版,並非梨園演出版,但是心愛的南管音樂一開始,我就忍不住要手舞足蹈的打拍子。漢唐的荔鏡記將全本精華濃縮,到了三人私奔處就結束,我認為是很好的安排。歌仔簿中的陳三五娘因為演到五娘投井,告官以及益春封夫人等等情節,總讓我有種歹戲拖棚的感覺。這次的製作演出的場景全是實景,陳美娥的歌聲與十多年前相比並不遜色,而且我第一次在曲中聽出了男角與女角的差別。葉錦添設計的服裝也頗悅目。如果要挑毛病的話,那就是陳三五娘的故事背景是宋代,怎麼穿起了唐裝?還有,五娘與益春同台時的表演,有如雙胞胎,益春完全失去了梨園戲中「死娘活嫺」那種丫頭該有的活潑嬌俏。不過,能再次聽到好幾首南管名曲的現場已經很滿足了,如果他們出版DVD,我是一定會去買的。南管的音樂上線的數量甚少,下面的幾個網站可以聽到一些。至今仍苦苦尋覓<當天下咒>mp3,如有大德路遇Arkun心愛的曲子,還請不吝報馬,為荷!南北管戲曲音樂館 台灣傳統音樂網(有的音檔不太可靠)福建南音(對面的,連線品質差,罔聽吧)我很配服的羅鳳珠老師策畫執行的荔鏡記網站
以下貼出共君斷約的曲詞,俗文學的字多有錯訛,只能暗想暗猜!比如說,我強烈懷疑最後兩句的"再甘"應為"怎甘"之誤。--曲牌:水車歌《私會》 (五娘)共君斷(於)約,共我三哥恁今斷(於)約,須 待今冥人(於)睏靜。 若還(於)不來頭上(於)是天,若還那卜負約 天地責罰黃厝五娘早早先死, (陳三)感謝阿娘,果有(於)真心, (五娘)明知恁假學做一磨鏡來阮厝行,罵君恁幾句,都是瞞過媽共爹, (陳三)聽恁障說我心頭軟都成綿。 (五娘)丁古(於)林大,恨著丁古賊(於)大鼻,汝著早死(於)無命,每日催親逼(於)緊,阮有幾遭險送性命。 (陳三)心神(於)把定,莫得(於)著驚,再甘割捨辜負阿娘恁(於)人情, (五娘)阮再甘割捨辜負三哥恁(於)人情。
1)閣下文后的連結網址寫成~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bocach.gov.tw/nbm-index.htm”target=_blank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musica.idv.tw/kk.htm”target=_blank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chinamedley.com/yayun/index_4.shtml”target=_blank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_blank”http://cls.hs.yzu.edu.tw/LM/Lm_home.asp”target=_blank全都碰壁啦。(多出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重新整理如下:正確的html: <a href="http://www.bocach.gov.tw/nbm-index.htm" target=_blank>南北管戲曲音樂館</a> 南北管戲曲音樂館 台灣傳統音樂網福建南音羅鳳珠老師策畫執行的荔鏡記網站2)以咱努力覓尋島內南管錄音的有限經驗,欲尋[ 當天下咒 ](及其MP3),幾乎,不,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自其曲牌[ 3腳潮 ]或[ 3腳潮疊 ](?) 入手,咱倒可提供林素梅的版本(唱荔鏡記之[ 更深時 ])05:30[ 勸貴阿娘 ]05:45)。嗯~咱或先複習1下福建梨園DVD,搞清狀況再報。
1) 報告苦桑,經查我的原始檔並無下面這一字串,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問題可能是出在那一對改了方向的雙引號,已修正,多謝,再次向blog patrol致意!2) 當天下咒不一定要島內的啦,對面的也可以接受,那還是mission impossible嗎?
Arkun這麼愛南管,好像該找個機會引你認識陳義仁牧師,他也是南管迷。有漢唐樂府可看,都不告訴我!台南場的我也錯過了。消息有夠不靈通。
Judie我好冤枉哦,妳自己告訴我那天晚上要去聽場音樂會的,所以才沒通知妳啊。
是我自己笨,之前聽說漢唐在台南演過了,忘了問你是否還有其它場次。只好期待下次有機會了。
說到阿仁牧師,簡直南管癡啊啊啊judie姊說,好像該找個機會引Arkun姊認識牧師~~我說不是好像,而是1定要的啦他跟吳素霞挺熟,咱哥兒倆都從吳師那兒取得[ 合和藝苑 ]梨園公演DVD共5大枚。咱還發神經,央牧師遊說吳師,讓咱出資,為伊免費製作VCD以廣為人知,不知是否不忍讓咱破費,竟託辭「演出水準不佳,發行不宜」orz
原來苦桑也認識吳老師,當年我常常週末扛著攝影器材跑清水去找她呢。合和藝苑我倒沒聽過,待我做做功課再說。
話說南管,有一陣子因研究需要,我每晚都會聽南管的錄音帶,就好像年輕時有一陣子每天都要聽古典音樂才能入睡。我想可能那段時期比較多愁善感一些,才會聽得津津有味。後來,心情變了,古典音樂也聽不下去了;南管聽來聽去竟然覺得怎麼每個曲子都一般樣。我自認自己的教養不夠,沒有藝術細胞,所以到最後還是那些充滿濃濃江湖味的「歌仔」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感官。話說幾年前漢唐樂府的荔鏡奇緣臺北演出,我也有去看。是在一個很小的劇場看的,難不成arkun也在場?那我們就曾經照面過了也說不定。
taiuanlang,其實我從未買票去看過漢唐樂府的正式演出,只曾在一些非正式場合聽他們私下的演出。那荔鏡奇綠也是看的公視轉播,後來倒是真的去買了DVD。
當天下咒http://blog.yam.com/taiuanlang/article/16374473當天下咒http://blog.roodo.com/Alanruo/archives/6571873.html
謝謝yehmy的熱心連結,您可能沒注意,第一個連結就是我去跟taiuanlang求音檔的始末,第二個連結是我從那裡搬回來放在本館的音檔。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
回覆刪除以下貼出共君斷約的曲詞,俗文學的字多有錯訛,只能暗想暗猜!比如說,我強烈懷疑最後兩句的"再甘"應為"怎甘"之誤。
--
曲牌:水車歌《私會》
(五娘)共君斷(於)約,共我三哥恁今斷(於)約,須 待今冥人(於)睏靜。 若還(於)不來頭上(於)是天,若還那卜負約 天地責罰黃厝五娘早早先死,
(陳三)感謝阿娘,果有(於)真心,
(五娘)明知恁假學做一磨鏡來阮厝行,罵君恁幾句,都是瞞過媽共爹,
(陳三)聽恁障說我心頭軟都成綿。
(五娘)丁古(於)林大,恨著丁古賊(於)大鼻,汝著早死(於)無命,每日催親逼(於)緊,阮有幾遭險送性命。
(陳三)心神(於)把定,莫得(於)著驚,再甘割捨辜負阿娘恁(於)人情,
(五娘)阮再甘割捨辜負三哥恁(於)人情。
1)閣下文后的連結網址寫成~
回覆刪除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bocach.gov.tw/nbm-index.htm”target=_blank
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musica.idv.tw/kk.htm”target=_blank
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http://www.chinamedley.com/yayun/index_4.shtml”target=_blank
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_blank”http://cls.hs.yzu.edu.tw/LM/Lm_home.asp”target=_blank
全都碰壁啦。(多出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
重新整理如下:
正確的html: <a href="http://www.bocach.gov.tw/nbm-index.htm" target=_blank>南北管戲曲音樂館</a>
南北管戲曲音樂館
台灣傳統音樂網
福建南音
羅鳳珠老師策畫執行的荔鏡記網站
2)以咱努力覓尋島內南管錄音的有限經驗,欲尋[ 當天下咒 ](及其MP3),幾乎,不,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自其曲牌[ 3腳潮 ]或[ 3腳潮疊 ](?) 入手,咱倒可提供林素梅的版本(唱荔鏡記之[ 更深時 ])05:30[ 勸貴阿娘 ]05:45)。
嗯~咱或先複習1下福建梨園DVD,搞清狀況再報。
回覆刪除1) 報告苦桑,經查我的原始檔並無下面這一字串,http://blog.roodo.com/Arkun/archives
問題可能是出在那一對改了方向的雙引號,已修正,多謝,再次向blog patrol致意!
2) 當天下咒不一定要島內的啦,對面的也可以接受,那還是mission impossible嗎?
回覆刪除Arkun這麼愛南管,好像該找個機會引你認識陳義仁牧師,他也是南管迷。
有漢唐樂府可看,都不告訴我!
台南場的我也錯過了。消息有夠不靈通。
回覆刪除Judie我好冤枉哦,妳自己告訴我那天晚上要去聽場音樂會的,所以才沒通知妳啊。
回覆刪除是我自己笨,之前聽說漢唐在台南演過了,忘了問你是否還有其它場次。
只好期待下次有機會了。
回覆刪除說到阿仁牧師,簡直南管癡啊啊啊
judie姊說,好像該找個機會引Arkun姊認識牧師~~我說不是好像,而是1定要的啦
他跟吳素霞挺熟,咱哥兒倆都從吳師那兒取得[ 合和藝苑 ]梨園公演DVD共5大枚。
咱還發神經,央牧師遊說吳師,讓咱出資,為伊免費製作VCD以廣為人知,不知是否不忍讓咱破費,竟託辭「演出水準不佳,發行不宜」orz
回覆刪除原來苦桑也認識吳老師,當年我常常週末扛著攝影器材跑清水去找她呢。
合和藝苑我倒沒聽過,待我做做功課再說。
話說南管,有一陣子因研究需要,我每晚都會聽南管的錄音帶,就好像年輕時有一陣子每天都要聽古典音樂才能入睡。
回覆刪除我想可能那段時期比較多愁善感一些,才會聽得津津有味。後來,心情變了,古典音樂也聽不下去了;南管聽來聽去竟然覺得怎麼每個曲子都一般樣。
我自認自己的教養不夠,沒有藝術細胞,所以到最後還是那些充滿濃濃江湖味的「歌仔」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感官。
話說幾年前漢唐樂府的荔鏡奇緣臺北演出,我也有去看。是在一個很小的劇場看的,難不成arkun也在場?那我們就曾經照面過了也說不定。
taiuanlang,其實我從未買票去看過漢唐樂府的正式演出,只曾在一些非正式場合聽他們私下的演出。那荔鏡奇綠也是看的公視轉播,後來倒是真的去買了DVD。
回覆刪除當天下咒
回覆刪除http://blog.yam.com/taiuanlang/article/16374473
當天下咒
http://blog.roodo.com/Alanruo/archives/6571873.html
謝謝yehmy的熱心連結,您可能沒注意,第一個連結就是我去跟taiuanlang求音檔的始末,第二個連結是我從那裡搬回來放在本館的音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