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故意混用餛飩與扁食,館友們也提出了對這二者之間差異的看法。仔細想想,這食品不但是名稱意指模糊,連外觀也有很大的差別。除了大小有別、內餡各顯神通外,餛飩扁食包成的形狀也人人不相同。有包成元寶狀的,有輕手一捏成為圓頂散尾水母狀的(我習慣包這種最簡單),也有包成包袱狀的。最麻煩的是,「餛飩」、「扁食」這兩個詞早期指的既不是餛飩、也不是扁食。
北齊顏之推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你想想青龍偃月刀的形狀,就知道這裡的「餛飩」指的應該是現在我們稱做「餃子」的食品。又,清代蒲松齡曾有詩句云:「扁食捏似月牙彎」,則扁食指的也是半月形的餃子。直到民國時期山東的《濰縣誌》(1941)還有記載:元旦,「無貧富均食餃子,俗呼曰餛飩。」
其實從「扁食」的扁字來推測,也是餃子比較接近「扁食」兩字要表達的形狀。
民國後才出版的《清稗類鈔》有云:「北方俗語,凡餌之屬,水餃、鍋貼之屬,統稱為扁食,蓋始於明時也。」 餌指的是麵食類食品,照這樣看來,北方是把餛飩、餃子混稱,現在我們對水餃/餛飩的區別,只怕是很晚才形成的。
這一團混沌,著實令人頭大。
[延伸閱讀]:
扁食、餛飩、抄手、雲吞,有何差異?(同樣也引了《清稗類鈔》,但這篇作者似乎沒有注意到那偃月的特徵,以及餛飩一詞原有的歧義性)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
-
推薦north新書: 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 寫部落格幾年,我最珍惜的除了是認識許多好朋友外,還有就是在某些話題的一來一往討論中,發現的新事物或是成就的具體行動。日前 網友North出書 ,在《島嶼的餐桌》書中幾處蘊藏了我們對幾種飲食習俗討論的結果,讓我也感到具體參與的...
-
台南莉莉冰菓室 大家都說台南莉莉冰菓室的冰好吃,他們的水果的確新鮮。 可我就是不服氣,我們彰化縣北斗鎮的黑糖剉冰才好吃呢! 任選五種配料才三十元,而且QQ的黑糖粉粿吃了齒頰留香,光點這一味就值回票價。 剉冰是以整塊的黑糖冰刨成的,內用還可以拿桌上的黑糖漿自己加料,讓黑糖香從喉嚨沁...
-
讀新聞讀到這一則 山東發現怪生物,無頭無尾是太歲 ,一時考據廦又發作,找到 《太平廣記》卷 362 ,<妖怪>裡的幾則故事大家來長長見識。 民俗的概念上,認為太歲是一團埋在土裡的肉球。 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於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遂...
讀過閣下的另文考證
回覆刪除似可論略島嶼稱餛飩為扁食(區分水餃和餛飩)或在清季?
是麼
讀過閣下的另文考證
回覆刪除似可論略島嶼稱餛飩為扁食(區分水餃和餛飩)或在清季?
是麼
K`h`o,你真敏銳,目前資料確是指向清季,考證還在朝這方向繼續。
回覆刪除K`h`o,你真敏銳,目前資料確是指向清季,考證還在朝這方向繼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