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小時候麵點



上回去金門,朋友指給我看一個攤位賣的特色小吃,據她形容是包有花生餡的麵點。因為自己對甜點興趣缺缺,肚子也不餓,而且看了它一眼後覺得很眼熟,像是小時候曾經吃過的點心,當下沒有交關就走人了。不過腦中的確對這點心的名稱留下了印象,它叫做滿煎堆、或滿煎糕。這個名字,聽說是因為它用煎盤製作,加了小蘇打的麵漿烤熟後會漲滿整個煎盤,因而得名。
上個月在黃昏巿場,忽然看到路邊賣形狀類似滿煎糕(三角錐形)的食品攤販,忙不迭的下來瞧瞧。徵得老板同意在旁等著麵餅出爐,拍了分解動作,問明這點心的名稱,老板說是:「麥仔煎」。



麵糊舖底



發泡沸騰中的,是甜香四溢的黑糖口味



對折起鍋



切塊分售


我告訴老板說在金門看到十分類似的食品,但是當地叫做滿煎堆。語聲甫落,老板娘便指著攤位被遮住的地方說,以前是叫做「麵煎嗲」沒錯。



嗲、堆在閩南口音當中發音十分類似,也有聽說叫做麵煎貼的。

這些圖上傳後,陸續收到朋友們的回應,最常聽說這是小時候吃過的點心,但是已經很久沒見到了。最有趣的是,上週為了那九重粿的名稱跟我爹娘訪談之際,媽媽細數小時候吃的一些點心時,也猛不迭的冒出「麵煎嗲」這個詞。

當我在金門聽說這是當地特色小吃時,並不以為意。孰料回來後才發現,原來台灣就到處都有啊,只是名稱不同而已。目前為止,已經聽過滿煎糕、麵煎嗲、麵煎粿、米糕煎、石頭餅等等名稱。一物多名本來就是常有的現象,或許因為它沒有個統一的名稱,所以金門人才以為這是在地的特色小吃,殊不知滿煎糕早已是許多人熟悉的點心呢。

26 則留言:

  1. 不管如何,
    反正都是很好吃就是了,
    那張黑糖發泡的麥仔煎,
    看了就好想吃!

    回覆刪除
  2. 哈哈,從對折的紋路看出老闆不是練家子

    回覆刪除
  3. 這東西在台北蠻常見的
    但"麵煎堆"或"麵煎嗲"之名還是第一回聽到
    一般看板都寫"煎餅"

    回覆刪除
  4. 這東西
    記得小時後很多
    而且要趁熱吃
    涼了就不怎麼可口
    現在好像少見了...

    回覆刪除
  5. 秋高馬肥,Arkun你實在不應該老是這樣子害人!
    對這個煎餅有印象,味道和“相闔粿”相似(大概有茶杯口的大小,裡面是紅豆餡,或稱紅豆a餅,但因有一股小蘇打特有的鹼味,所以不是很喜歡)。

    記憶中,臺灣的“麵龜”吃得最多,反正一有拜拜就有“麵龜”吃,有時候父母或長輩或老師也會在臉上賞你幾個“麵龜”!我媽媽有時候會自己做,我們就用刷子在白白的麵團上,塗上鮮艷的紅色!(好可怕的致癌色素)!紅龜糕(龜甲圖案)是鮮紅色的!(也有粉紅的,上面的圖案是一個桃子)。

    回覆刪除
  6. 我們小時候小學圍牆邊就有一攤「麥仔煎」,賣了十幾二十年吧,招牌很漂亮,寫著麥仔煎,旁邊畫麥穗和三角形的餅,可惜「家教良好」的我從未買過!也沒有想過要把那個看了很喜歡的招牌拍下來。

    大學時家住朴子的好友說,這種食品她很愛,稱之為「石頭餅」或是「免煎粿」,我說,怎麼會是免煎?明明就是煎餅啊?看了這篇,才了解是「滿煎」或「麥煎」的訛音。

    我在想,金門視之為特色小吃,可能因為當地有種小麥的傳統,所以麥煎是在地自有小吃。台灣並不種麥,麥仔煎流行起來,和進口麵粉有關。會不會是美援時代開始有很多麵粉,才發展這種小吃?純猜測而已。

    Eiko提到的紅麵龜,我們小時候大人都教說要把紅色那層剝去才吃。

    回覆刪除
  7. 一早還沒吃早餐,看到這「麵煎貼」,餓啊!~~幸好電腦還沒厲害到可以"播放氣味"...好餓好餓,我們小時候聽說這叫「麵煎貼」。

    回覆刪除
  8. a-yi,下次你們再來騎阿里山,我就帶這麵煎粿去探班。

    gava,有請練家子出面示範啊。

    polanyi, hyc,這東西現在是不常見。我想因為飲食太多樣了,日日推陳出新,這種單純的古早味難免失去巿場。

    Eiko,我也不太喜歡紅豆餅,原因和妳一樣,都是嫌那鹼味太濃。不過最近找到一家餅攤,鹹的口味裡面包有豆皮、筍絲、香菇,實在是很高級的口味。

    judie,其實我也是很「家教良好」的啦,朋友到員林來,都不知道要帶去吃什麼在地名產。對了,這餅也有人叫做三角餅。

    cit_lui_hoe,我只要一推出飲食相關圖文,半夜也有人抗議,一早也有人抗議,用餐時間也有人抗議。不知道有沒有哪個安全時段,推出是會讓人歡喜讚嘆的?

    回覆刪除
  9. 我的睹物思人,「物」通常是食物而非景物。
    今天本來有一點意思繞過去探望高手(據說她賣米糕煎[台語]的時間比我家搬去小鎮的歷史還要久),可是他家對門在辦喪事,我一時沒膽就直直開去附近的廟了...她若還在,現在應該快90了~

    通常我看到這些傳統小吃並不很想吃(大概因為傳統二字讓製作者不思長進,不想變得更好吃),但覺得很吸引眼球...

    回覆刪除
  10. Judie您好,原來朴子人叫這玩意兒「免煎粿」,我家老婆大人也是朴子的小姐,怪不得偶而嘴饞會到淡水英專路上買「免煎粿」, 這是少數我不喜歡吃的點心,所以二十餘年來不曾向內人請教明明是熱熱火煎的,怎是免煎?

    回覆刪除
  11. 像「喀仔嗲」,跟蚵嗲差不多。

    有一次去金門時,看到「客兄粿」,一時好奇買來吃吃,才知道也是一樣的東西。

    回覆刪除
  12. 呵呵,與 kogenso 一樣,這也是少數我不喜歡吃的點心之一。 ^_^

    回覆刪除
  13. 這也是我的童年回憶
    放學回家的路上有一攤
    常常掏口袋裡的零用錢買來吃

    回覆刪除
  14. 很高興這一篇解開了朋友們對「免煎粿」的疑惑。

    Penguin提到的客兄粿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相關的故事。不過此麵煎嗲與蚵嗲不但烹調方法不同,口感也是差別很大。

    回覆刪除
  15. 昨天忍不住問了內人,熱火煎的怎叫「免煎粿」?又為何喜歡「免煎粿」?
    內人說她也不清楚,不過那不是「煎」的,那是烘的!
    我不會燒飯,所以搞不清何謂煎何謂烘!
    她喜歡「免煎粿」是小時候回外婆家時會經過朴子街角的攤子,兒時記憶回味無窮.

    回覆刪除
  16. kogenso,在我的理解裡,「煎」是加了油直接讓食物攤平了在加熱的鍋子上烹調。「烘」相當於「烤」,食物與加熱面並沒有直接接觸,靠的是加熱體傳出的熱氣烘熟食物。

    依這樣的定義看來,麵煎粿應當既非煎也非烘,而算是「烙」:將食物放在燒熱的鍋上烤熟。

    回覆刪除
  17. Arkun,您解釋的真好.

    回覆刪除
  18. 是不是買回去不用再煎就能吃,所以叫"免煎粿"啊?...我亂想的.

    回覆刪除
  19. 其實金城也只有兩間在做
    一間比較好吃阿婆做的已經收了
    現在也只剩這間
    不算金門特有的小吃啦
    台灣菜市場都有在賣

    做法算是用"烙"
    煎是有加油
    烙是不加油的煎
    而烘是跟烤同一類的
    只是沒有像烤這麼近火,而是用熱風熱氣烘熟

    回覆刪除
  20. 島民兄,不知道你有沒有拍過金城這家滿煎疊的照片?我去了兩次都遇上關門,沒拍到。

    金門特有小吃可不是我說的,是金門的朋友這麼介紹。

    歡迎你來,下次再有機會去金門,會先去拜一下碼頭。

    回覆刪除
  21. vvvvvvvvvvv
    是不是買回去不用再煎就能吃,所以叫"免煎粿"啊?...我亂想的.

    vvvvvvvvvvvvvvv
    yes,朴子人say so.
    because吃粿must煎,but吃免煎粿不用再煎即可吃.

    回覆刪除
  22. taiwanphile, 我聽說的是:因為麵糊倒到鍋盤上時,裡頭發酵過的氣體膨脹,會脹「滿」整個盤子,所以才叫滿煎堆。

    回覆刪除
  23. Arkun
    前天在東港街頭看到賣麵煎貼的小攤子,牌子寫「免煎餅」。

    回覆刪除
  24. 這個點心其實是源自於滿族的家常甜點..

    回覆刪除
  25. 太歲君可否說得更清楚一點?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