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09 謝天

DSCN0411


今年,有幾次旅行。

年初,去了華北,聽了農民精采的鼓吹樂。






 哨吶曲:六字開門

 現代曲:兩隻蝴蝶(我覺得比那流行歌手唱的高明多了)



年中,去了歐洲,找卡夫卡和帥克。







第一天參觀酒窖,酒窖主人讓我們試喝幾種酒,我本來只是想錄倒酒入杯的聲音,結果酒窖主人一時興起,把手指放進嘴裡幫我們表演一段模擬拔酒瓶軟木塞的口技(不過好像都被我和karla的笑聲蓋過了)。



年尾,到了離島,跟著去遶境安營。





平日,天氣一好就內心天人交戰,要工作還是要騎車?可以騎車的日子,還是慣常的去拜訪我的大樹座標,和田邊俱樂部的阿桑們聊天。






那天聊得開心,阿桑們正要休息,就倒了一杯飲料請我。我接過來仰頭喝下的同時,前面這位阿伯說:「這毋是茶,是酒。」我聽了險些一口噴出嘴裡的酒,濃烈的藥酒味嗆得我有點震驚。一直到騎回家的路上,我才想起來,剛才我竟然喝下了陌生男子給我的不知名飲料

因為常騎車,較少散步,難免錯過不少風景。某個晴朗的週末早晨,決定拎著相機出去走走,在步道入口就拍了樹上兩位小朋友。



一隻從蛹裡羽化了一半的蟬,不知為何功敗垂成,卡死在那裡,身上還長出一根草芽,成了山寨版的冬蟲夏草。



還有隔了三年才再拍到的、麗紋石龍子閃著藍光的美麗尾巴。

值得一記的還有今年重新發現了漫畫的魅力,以及 Я люблю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家人安好、工作順利、ipod touch帶給我許多快樂,「感謝之情,無由表達,還是謝天罷。」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冬至:不能沒有你



冬至不能沒有鹹湯圓。DSCN2740

鹹湯圓不能沒有茼蒿。




煮鹹湯圓不能沒有我媽。



吃這人間美味不能沒有斷面圖。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也是我家的餐桌:烏魚米糕



推薦north新書: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

寫部落格幾年,我最珍惜的除了是認識許多好朋友外,還有就是在某些話題的一來一往討論中,發現的新事物或是成就的具體行動。日前網友North出書,在《島嶼的餐桌》書中幾處蘊藏了我們對幾種飲食習俗討論的結果,讓我也感到具體參與的快樂。我雖自許為考證派廚師,讀了north旁徵博引的新書,卻不免要為自己很業餘、很隨興的考證而感到臉紅。可以這樣把家常菜的歷史娓娓道來,又沒有掉書袋的枯燥,這是我覺得north的文字最有魅力的部分。

承蒙North贈書,一直想寫篇文章來推薦一下,但文思枯竭,秃筆不順,才想了個取巧的方法:趁這個冬令進補的時節,推出(也是)我家的餐桌的私房進補菜,借花獻佛。

先前North寫到青蒜烏魚這道菜時,我提起家中的烏魚米糕,她說她還沒聽過這種作法,所以特地寫出作法讓大家參考。


1. 烏魚切片,以麻油香煎至赤黃,取出魚塊。

2. 切薑絲入原煎魚鍋爆香。

3. 糯米浸半個鐘頭,瀝乾,入鍋與麻油、薑拌炒。

4. 將炒過的米與煎好的魚片,一層米、一層魚片放入電鍋內鍋,以酒、水各一半(比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淹過米,加一點醬油、鹽,用電鍋蒸熟。


講到這裡我插嘴問了一件事,從小吃烏魚米糕時總要專心致志,切忌邊吃邊閒聊,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吃到魚刺。我問阿嬤為什麼不先把魚肉剔去魚刺再下去蒸米糕呢?阿嬤的回答很典型:"彼都老輩的人攏安呢做啊。"屘叔說,以前的人是在魚、米入鍋後,用筷子將魚肉搗碎,順便揀出大根的魚刺。但偶而仍然會留下揀不乾淨的魚刺,所以吃的時候還是要小心。現在當然可以變通,先剔去魚刺再下去蒸。

這道烏魚米糕應該是很有歷史的菜,因為屘叔又講了另一種前電器時代的作法,就是要憑經驗,在魚、米都入鍋後,再慢慢的添酒與水,待米吸飽水份後再漸次添加(聽起來像是義大利燉飯Risotto的作法),直到米糕全部燜熟為止。

這是最近閒坐時請阿嬤口述如何作烏魚米糕,再加上屘叔增補的作法,台灣資深主婦的食譜,照例是沒有參考份量的,請原諒。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