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出:漁業署魚類圖鑑
以前曾經和爹娘去吃台南的汕頭魚麵,這家魚麵的麵真是加了魚肉去製作,吃起來格外鮮甜(有時還會吃到刺)。記得爸爸說,這魚麵用的魚是狗母魚,狗母魚以前都被視為品質較差的魚,是給窮人吃的。
今天讀穀雨的材料,發現狗母魚原來也叫做「穀雨魚」。《台灣通志》<物產>:「狗牳魚,身圓,赤黑色,長尺餘,有細刺,魚之粗劣者(「諸羅縣志」)。即穀雨魚(「淡水廳志」)。身長尾尖(「澎湖廳志」)。」
為什麼叫做穀雨魚,卻原因不明,難道是因為狗母、穀雨發音相近嗎?同時又發現穀雨的俗諺有幾個都和「母」是有關,首先是「穀雨、補老母」(很對不起我媽,現在才發現這諺語,已經來不及為她進補了)。還有,如果你也覺得最近天氣不穩定,有句俗諺形容此時天氣為:「穀雨,寒死老虎母。」而春季適逢鳥類繁殖季,所以又說:「穀雨,鳥隻做母」。
穀雨時節,稻株站穩根腳,期待春霖的滋養。
但和我切身相關的穀雨物候,應該就是採茶了。有俗諺云:「穀雨前三日無茶挽,穀雨後三日挽不及」,說明穀雨前後正是最宜摘採春茶的時機。甚至有諺語道:「穀雨過,茶葉變材皮」。以烏龍茶為例,《武夷山志》的說法是:「采摘以清明後穀雨前為頭春,立夏後為二春,夏至後為三春。頭春香濃味厚,二春無香味薄,三春頗香而味薄。」
看樣子,最近得去訪訪買穀雨茶的門路了。
狗母魚我娘前一陣子還有買回家與豆醬同煮
回覆刪除一邊吃 我娘一邊嫌
狗母在以前是粗魚 常常拿來做魚鬆的
可是現在現流的魚愈來愈少
養殖的魚不好吃
那就加減吃吧
真糟,我好像都沒有聽過耶~
回覆刪除不過上次看到包潤餅那篇,一整個流口水.....
Arkun 昨天穀雨,我在頭份,有人撿到一隻還沒打開眼睛的綠繡眼,好小好小,掉在路上掙扎,身上爬滿了螞蟻。昨天下午我都在餵牠,後來還是把牠留在頭份,沒帶回淡水。小小鳥實在很需要媽媽。
回覆刪除借妳的版面回鍋一下我寫過的穀雨 ^_^
http://blog.roodo.com/cit_lui_hoe/archives/1392671.html
喔,還有,我又感冒了,這次蠻嚴重的。
為什麼穀雨補老母,cit_lui_hoe寫的那一篇有解釋,請大家連過去讀一讀。
回覆刪除爐,真是辛苦妳了。真的太饞的話,用tortilla當潤餅皮,在美國勉強也可以包陽春版的潤餅啦。
cit_lui_hoe,關於小鳥,我以前寫過這篇育雛記。妳又感冒了?真糟,請好好休養。本週末的計畫我這邊也生變,可能都得取消了。
穀雨,果然下雨了。
回覆刪除一蕊華那篇寫得很有意思,原來這日這麼有母性意涵。
Arkun,會不會在其他文化裡,繁殖女神的節日也在這附近?
我忘了提一件事,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下一次就是立夏了。在春天的民俗與母性、生育有關是很自然的,雖然我沒特別去查女神的生日日期。
回覆刪除而且節氣中似乎存在著二元平衡的概念,除了穀雨補老母外,還有立夏補老爸。立夏的諺語也說:立夏、稻仔作老爸。
小時候 我們叫"狗母梭(台語)"
回覆刪除路人,您好,我們家到現在也還是叫它狗母梭。
回覆刪除這狗母魚,我在紅毛港吃過.
回覆刪除紅毛港人把它曬成魚乾.
大火快炒,QQ的,下酒的好菜~~
這狗母梭讓我想起以前在彰化時,我媽常用它炒魚鬆,炒好之後才是大工程,要大人小孩一起撿細細的魚刺。
回覆刪除我們家很少炒魚鬆,因為很耗時費力。是不是用狗母梭已經不記得了,但是炒的時候滿屋子讓人流口水的香氣真是深刻的烙在記憶裡。
回覆刪除我們家炒魚鬆都是用鮪魚,上星期我阿母還炒了一包寄給我呢!東港華僑市仔買的鮪魚喔。
回覆刪除看阿華炫耀,突然好想吃東港的旗魚鬆。
回覆刪除關於「穀雨魚」的說法,我倒是有一些看法。
回覆刪除到底先有「狗母魚」,還是「穀雨魚」才是原始的說法,我不知道。但是所謂的「文人」常有一些自以為是的想法,把自以為不雅的庶民風俗民習,擅自改變名稱或解釋。我所了解的實例,「福佬話」被寫成「河洛話」,進而被冠上古典語言的解釋,實在是荒唐無稽。
文獻上早有記載,「福佬」一詞來自客語,即閩南人之意。這點相信所有客家人都知道,何來河洛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