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影像印象811

滬尾炮台 

昨天一天,腦袋中充滿片斷破碎的思緒,不知能如何整理。

幾天前驚聞一個老鄰居,大我七、八歲的L大姐得了癌症,趁著人在台北出差之便,安排了要去探病。臨出門前,竟然又接到簡訊通知,堂妹早上生了個小男娃,我當然馬上想起大鳥的悲喜兩樣情

大鳥記錄他的母親住院的影像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 

如果拍照是為了保存一段記憶
一般人大多選擇快樂的時光來拍照回憶
對我而言 負面的情境裡 更想按快門     

因為想著這段話,進病房之前,本來想著要問問L大姐,願不願意讓我為她留影。可是一看到原本爽朗結實的她,現在被病魔、化療折磨得消瘦無力,驚愕悽惶之餘完全忘了這回事。其實就是記得,她和家人會同意在這樣的時刻裡照相嗎?

二二八紀念公園 

從醫院出來後,我買了三明治午餐,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裡坐了下來,吹風、賞樹、感慨著如潮起潮落、衰退及新湧的生命波浪。

因為離下一個約時間尚早,就進了二二八紀念館看展覽。或許是探病時太刻意壓抑情緒,看到二二八家屬回憶事件當時的驚懼痛苦,我便站在展覽櫃前淚流不止。展場中有兩張照片讓我印象深刻,陳澄波與吳鴻麒都留下了他們罹難遺體的寫真。因為他們的妻子在丈夫遇害的悲慟中仍不失鎮定,還是召來了攝影師為丈夫留下了最後的一張照片。

是什麼樣的心情讓這兩位女士作了這麼不尋常的決定呢?

還來不及細細思索,便趕赴滬尾炮台參加Eyeshot的祭特洛伊攝影展導覽,祭特洛伊巨大鮮艷的圖像,去年曾在無緣的旗後炮台場外一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得當時受到懾人影像的震撼,還跑去問工作人員那旗幟、海報賣不賣。這次親聆Eyeshot拍攝金枝演社的種種心得,知道了圖像背後動人的故事,腦中的記憶更加生動深刻,也開始深切期待明年金枝演社要推出的<山海經>。

 

接著趕赴另一家醫院探視堂妹和新生兒。臭小子出生時我人在美國,沒有躬逢其盛,但堂妹與我們親如同胞手足,所以這次她產下頭胎我也感到十分興奮。開放探視時間一到,大批親友團都守在嬰兒房外面,走廊上手機、攝影機、照像機快門聲此起彼落,大家拍個不停。看著一張張興奮的拍照的臉,我腦中仍然殘存著早上萎頓在床上的L大姐身影。

四處奔波,轉陀螺式的累了一整天,回來後讀了Janine這篇感情與理智,才終於找到個串起這些影像的線索。

我們拍照是為了記錄,留下一段記憶。但大多數人只在快樂的場合才想到要拍照,很少有人像大鳥那樣為病床上的母親留影,更不用提像陳澄波、吳鴻麒那樣的遺照。除了新聞攝影之外,相機的功能似乎絕對的偏向慶祝的場合、美的事物。我想問的問題是:每每遇到特別的事件、我們心有所感的時候會把情緒化為文字,卻為什麼同樣的動機不會化成按快門的動作呢?

Janine不忍見到女兒病榻上憔悴的身影再現,她的先生卻把這視為為女兒留下的記錄,兩者都是我可以認同的原因。然而我仍偏向Janine先生的看法,只要對象不反對,我寧可儘量為家人、朋友留影。因為生活中值得紀錄的時刻,絕對不只是歡慶的場合;而即使是日常生活的飲食穿衣,多年後回顧也會彌足珍貴。

11 則留言:

  1. 我最近也在想:到底我們拍照是為了甚麼?為什麼習慣上就是只想拍漂亮的東西?

    你記得在大屯山下,我們異口同聲說那個醜陋的塔能移開多好,大鳥說,就是要有那些建築才能看出是台灣。

    影像的紀實作用,大家都知道,都被那些真實但不一定美麗的影像感動過。但是自己是否有那樣的敏感度和一定的理性距離來拍呢?

    我爸爸拍了病中的祖父,但他就是無法拍病中的祖母,因為他們太親了,想到可能的失去太痛,想到美麗的母親會留下不美的影像太痛。

    我為國外的表姊拍他爸爸換膝蓋關節後的情況,真不知道怎樣拍才能表現出重點。日光燈下大舅的臉色很難光鮮亮麗,動作僵硬,怎樣才能讓表姊相信手術真的很成功,復原得很不錯?但是表姊收到照片,主要是以護士的眼光看術後的皮膚、肌肉等狀況,才不管表情什麼的。(還好腳部特寫有拍)

    看一些家庭老照片,太多都是排排坐或排排站的節日大團圓照,很少呈現平日的模樣。偶爾看到一兩張不是正面對著鏡頭擺姿勢的,就覺得很珍貴。

    小時候我爸拍了不少我們的照片。開始有獨立意識後,就很反對他的狗仔行為。而我也從未好好拍過父母姊妹朋友。現在想法開始在轉變。

    想想,的確有必要在自己家裡當狗仔,才能保存一些自然生活面貌。

    回覆刪除
  2. 歡迎加入狗仔行列!
    借用多啦老師最近的名言 :拍照的人要隨時帶相機....有現象時隨時上!

    回覆刪除
  3. 結婚時新人通常歡天喜地拍婚紗
    不幸離婚的夫妻 會再拍張照合影留念的 很少很少吧
    快樂的影像讓人容易接受 悲苦的影像卻是人人想逃避
    影像或許可以選擇躲避 但人生的種種卻是無法逃避

    ps 大家通常只看到我女兒可愛的照片
    其實在家不乖被打屁股罰跪時 一樣被拍
    我爸爸去世前後那幾天我也是不斷地拍
    心跳停止斷了氣的那一刻 我也在拍
    有時想想真的有點冷血
    但這都是人生啊.....

    回覆刪除
  4. 劉墉寫過畫家林玉山的一件事,看了你這篇又想起。林玉山兩歲的兒子從樓梯摔下死亡,畫家年老後回憶:「有一天我回家,孩子在樓上看到我,大聲喊著爸爸,爸爸,往樓梯跑,大概跑得太快,摔了下來。我衝到門口,孩子正咽下最後一口氣...傷心有什麼用?人已經去了!我拿了紙筆,為孩子畫了遺容。」

    當初唸到,非常不能理解,現在身為母親,還是無法相信,能有人在最悲慟的時刻,拿筆為剛喪生的孩子畫像。然而妳提的兩位遺孀的例子,不也是如此嗎?還有樓上的大鳥剛剛才寫的...

    我就是無法躲避人生中的悲苦,所以選擇消極的躲避負面的影像。也許這種刻意迴避人生無奈悲哀一面的心理,需要糾正吧。

    回覆刪除
  5. 這陣子找尋父親生前的照片,才發現早年的影像彌足珍貴。即使是排排坐的全家福,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怎麼會那麼可愛~

    回覆刪除
  6. judie,想要拍真實但不一定美麗的鏡頭,的確是需要距離,不管是情感的距離或理性的距離,都得有意識的自我訓練吧。

    avant,"隨時帶相機"我早就做到了,"有現象隨時上"就真的還心力不足。

    大鳥也許可以談談,即使心中悲苦,你為什麼還是可以保持這樣拍照的理性距離?

    Janine,不願面對負面影像是人之常情,倒談不上糾正不糾正。

    Eyeshot,謝謝。好險,只拍到背影!

    Amo,自從影像數位化以後,我爸竟然突發奇想,要把所有的老照片都掃瞄起來保存,然後把它們都丟掉。真是令人髮指的想法,經過全家一致撻伐,他才打消此意。還好他只是說出想法,不是自己悄悄的做了,否則.......現在想起來還要嚇得發抖。

    回覆刪除
  7. 未能與你一起去看展覽,遺憾~

    "每每遇到特別的事件、我們心有所感的時候會把情緒化為文字,卻為什麼同樣的動機不會化成按快門的動作呢?"

    也許是因為需要沉澱,也許是需要暫時忘卻。

    回覆刪除
  8. 這次回台灣,本來也很想用帶回去的錄影機訪談我阿公,因為他年紀大了,很希望能把他的過去以及現在盡量保存下來。
    可是遲遲不敢這麼做。因為我知道,一這樣做,老人家們就會感知到遲暮之情,應該會很難過很感傷吧。

    回覆刪除
  9. ifan,我想這種情形可以先從拍照開始,拍照倒不一定會引起老人遲暮之情。多拍幾次家中長輩,等到真的拿出錄影機來,他們通常就不太在乎被拍了。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