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轉載】天空與廚房

四月初,我到金門去旅行了幾天。除了正經目的外,某種程度上,我是想藉著獨自旅行來走出先前的困境。長久以來,我是個很依賴同伴的帶領才能嬉遊天地的人。但隨著朋友們走入家庭、事業,可以同樂樂的友伴真是愈來愈少,我經常都因為缺乏同行的友伴而困坐愁城。一方面既沒有勇氣獨自行動,另一方面又不能安於乏味的人生,我一直討厭著自己的無能。

最近我的朋友Lili完成了自美國東岸開車到西岸的心願,一路上行程精采,簡直就像在看公路電影一樣。最難得的是她在這旅途當中又對女性的生命定位有了諸多體會,Lili把她的心得寫成了這篇<天空與廚房>,讓我讀了非常感動。我為了掙脫綑綁自己的困境而旅行,而Lili在旅行中體會女性對自由與桎梏的抉擇與掙扎。

女人的自由究竟是什麼?Lili認為這個旅程的終站,才是追尋這個答案的起點。我知道自己想要的不只是心靈自由,還有行動上的自由、觀念上的自由。追尋答案的過程可能會漫長,但我們比起母親那一輩已然幸運許多,因為在這旅程中我們終將互相為伴、不再寂寞。

徵得Lili的同意,全文轉載如下: 

 

天空與廚房—
寫給女人的私房話

I


2007年夏, 於結束近十年的留美研究生活之際, 我決定不管有沒有旅伴, 都要長途開車搬家, 從美國東岸費城開車回到先生所居住的地方美國西岸的聖地牙哥。 於是我一個人租了部大大的福特五百, 把兩年來在費城做研究的家當塞進行旅箱, 開始我近四千英哩的長征, 預計一星期後和先生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會和, 然後一路從大峽谷、新墨西哥的沙漠、死谷等, 一路玩回聖地牙哥。

在一星期獨自開車於幾無人煙的賓州、俄亥俄州、和堪薩斯州的鄉下時, 我腦中不斷想起一個星期前, 在紐約一位老朋友的話。 她說,「經過這這麼多年, 這麼多事, 我知道了, 真正的自由在家裡。 天底下只有一個人, 和他在一起時, 你是全然的放下, 那就是你的老公。」這位朋友可不是一般所謂「進得了廚房, 進得了廳堂」的女人典範, 她常笑說, 算命的說她又懶又笨又不好養, 不過, 她很無邪的笑說, 「算命的也說, 不管誰嫁給我老公都會變得又懶又笨, 因為他太會做家事了。」沒錯, 她是備受寵愛, 徹徹底底玩過的女人, 由她口中講出女人的自由還是回到家中, 不禁讓在大草原中漫無目的奔波的我無限低迴。

在我沿路的第二站匹茲堡停留時, 我和兩位同在學界的女性友伴吃早午餐, 兩個朋友都是一個帶走帶爬的小男孩的媽, 兩位也都是既不肯為社會成規也不為愛情讓自己的學術打折扣的女人, 於是我想到了女性、自由、與家庭這個亙古常新的問題, 我半開玩笑的說, 「我來寫這樣一本給女人看的私房書吧, 書名我都想好了, 就叫《廚房與天空》。」然後我告訴她們之前紐約朋友那段還迴繞在心頭的話。 友人A聽了, 她端起她的咖啡, 帶著她與生俱來, 也是來自她世代為東歐知識份子的家庭背景的姿態, 很認真的說, 「但是這不是在強化父權給女人的桎梏, 讓女人心甘情願的回到家而己嗎?」

A說的沒錯。 我想起初次閱讀剛去逝的美國女性主義祖師奶奶貝蒂‧芙莉丹的成名書-- 《女性幻象 》 (The Feminine Mystique)-- 時的感動。 所謂女性幻象-- 貝蒂‧芙莉丹也叫它做「一個無名的問題」(a problem that has no name)—是這種表面看來和樂滿足,但是, 用張愛玲的話說, 在華美的袍子下卻不斷有蝨子噬咬的女性特有的困境。 「我喜歡種花、廚藝、與鄰居交遊, 所有女人該做可以做的事, 但是我還是痛苦不堪, 我覺得我沒有個性…。」 「我好像睡太多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疲倦, 打掃房子不該這麼費力啊, 孩子也成天都在學校…。 這不是工作份量的問題, 我就是不覺得我活著。」「很久以來, 我一直以為所有女人都樂於家務, 為她所愛的人付出, 但是我就是無法從為地板打蠟中得到快感, 另一方面, 我又為自己這種感覺充滿罪惡感…」-- 一個一個女性的告白, 串成一個六零年代美國中產階級的女人的圖形, 用一個精神醫生的話來說-- 「我不知道今天的女人是怎麼了, 我只知道她們有問題, 因為我大半的病人都是女的, 而她們的問題與性無關。」

我們離六零年代多遠了, 我無法判斷, 但每當我看到這部六零年代初期的女性主義經典, 看著一個一個女性觸目驚心的告白時, 仍然覺得泫然欲泣, 因為它們讓我想到只受兩年正式教育的母親的絮叨, 沒有學術語言的她, 其實講的, 也不過是同樣的「一個無名的問題」。 她的女兒, 在國外學府得到最高學歷, 走遍名山大川, 但是她只是用跨洋深究, 跨州開車的方式, 找尋這個無名的問題的答案。 為了該花錢買鍋子或買書, 該走進家庭或衝鋒陷陣爭執多年的母女, 終於在這個無名問題上得到無言的互相了解。 但是了解並不表示找到了答案, 《廚房與天空》是找尋這個答案的過程,寫給我母親, 寫給我自己,也寫給我們這一代仍在追尋自由的女性。

我是個愛吃愛玩愛做菜也常常為兩性齊頭式平等而和先生爭得面紅耳赤的女人。 和其他我所見所聞所愛的女人一樣, 我常掙扎於瑣碎的廚房和窗外無盡的天空。 在堅持自我和自由中, 我選擇了和先生分別在橫跨三個時區的城市居住和生活, 於是, 我有時享受, 有時也必須忍受我這樣的選擇。 在空曠的沙漠和草原中, 想到老朋友的話, 想起十日隻身旅行來所見的朋友, 她們的家人, 和她們對自由和桎梏的選擇, 於是, 不斷游離的我, 和安身立命的她們, 有了共同卻不需說出口的語言。 也許我們的選擇不盡相同, 但我們都在真誠的找尋這一代女人的自由。 廚房不見得是綑綁, 天空也常有詭譎的變化, 自由不是無盡的空曠可以供給的。是尼采這麼說的嗎? – 自由的人絕少想到死亡, 那麼, 自由的人會去玄想什麼叫自由嗎?

開了十天的車, 回到家的那一刻沒有想像中的疲憊或放鬆, 因為這趟的旅行把我平常的自己割離了, 某個程度來說, 不同的我留在一路上招待我的女性友伴家中, 我還在想她們、她們的家、她們的喜樂以及掙扎, 因為, 我雖然走了這麼一條長長的公路, 我還是無法肯定的回答, 女人的自由是什麼。 也許, 旅程的終站, 也才是這個追尋的起點

 

5/22 ifan,沙米家:天空與廚房

5/26 Janine,小城故事:天空與廚房

14 則留言:

  1. arkun 的前言讓我也想聊聊自己的天空與廚房, 何不來個眾女人連線, 好好說說這個無名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這題目好極,就把它叫做【天空與廚房】連線吧!

    雖然掏心挖肺是需要勇氣及時間的,還是很希望眾姐妹(弟兄也行啦!)能踴躍領了題目回去作。

    回覆刪除
  3. 謝謝Arkun 幫我增加曝光率, 其實我自言自語習慣了, 也不知道很多感覺是不是我自己發神經才有的呢. 不過有時我記得的事都是很小的事, 比如幾年不見的朋友, 在美國第一次聊絡都會問, 你有沒有在工作, 然後她們就會覺得要解釋為什麼她們在家帶小孩. 這些事讓我很心疼卻不知道要怎麼跟她們說, 所以才想寫這個... 我也很想聽其他男人女人的內心話. 真奇怪, 廚房有時是個最可以講內心話的地方吧...(不知所云中, 因為正在滷豬耳朵 @__@)

    回覆刪除
  4. 這題目好
    很想寫
    但得等手傷痊癒到能快速打字時


    手傷深嘗不自由滋味

    回覆刪除
  5. Lily,其實敝小館訪客流量不大,實在沒能為你增加什麼曝光率,只是來往的朋友有著或多或少的同質性,我想讓我感動的文章,也應該可以觸動一些朋友的心才對。

    廚房是可以講內心話的地方嗎?我以前的印象是在"回家的車上"可以講內心話。通常在出外過後,晚上要回家的車上,可能因為累了,可能因為車裡頭光線暗,大家卸下了許多白天的武裝,忽然就可以反省自己、反省別人了。

    judie,祝手傷早日康復,不過按快門應當不受影響吧?

    回覆刪除
  6. 我當全職媽媽七年,一直到今年,才深刻體會到「在愛裡才有自由」這句話的真義。所有的掙扎在這句話可以找到答案。情盡乎辭,希望你也可以感受的到。

    回覆刪除
  7. 謝謝朵拉,我大概了解妳的意思。
    其實我有很多感想,但是情無法盡於辭,請原諒我只能暫時沈默。

    回覆刪除
  8. 嗯....真該問問我那個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覺
    進廚房只會煮泡麵的老婆
    (哈哈哈 今天剛好結婚九週年)

    回覆刪除
  9. arkun, 你這篇寫到我的心坎裏,所以我真的領了題目,想試試看能不能把平常感受到的一些矛盾整理出來。

    遂坐到後院去寫我的「作文」。六歲的女兒正在學溜直排輪的輪鞋,她滑到我的身旁,開始念電腦螢幕上的題目:「天空...天空什麼呀?」我說:「天空與廚房」。她聽了皺起眉頭:「天空與廚房?」我說對呀,媽媽又想在廚房煮飯給你吃,又想去天空飛,怎麼辦?她說:「那就飛到雲上去煮飯呀!」

    等她長大,我要問她怎麼在雲上煮飯?

    回覆刪除
  10. Janine,請注意,這篇是Lili寫的,我怎敢掠美?
    但是非常歡迎妳領了題目回去,屆時完成後還請留下個連結,讓大家可以連過去拜讀一下。

    >等她長大,我要問她怎麼在雲上煮飯?
    我覺得現在就可以問耶,小孩子很有想像力,問出來的答案一定不同凡響!

    回覆刪除
  11. 對對對,對不起,再重寫一次:
    "Lili寫的這篇,還有你的前言,真的寫到我的心坎裏..."

    好了,得回去「做功課」了....

    回覆刪除
  12. 寫了一篇心得(http://blog.roodo.com/ifan1976/archives/3299341.html),不過不知道要怎麼弄連結什麼的。
    「一方面既沒有勇氣獨自行動,另一方面又不能安於乏味的人生」,我認為這是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的事情,想想麥迪遜之橋,我一直覺得女主角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選擇。

    回覆刪除
  13. ifan,謝謝妳的連線,竟然有人不聲不響的就寫好了一篇。我等姐妺淘還在拖拖拉拉,真是慚愧。

    關於引用,以本篇為例,在本文及回應之間有個"引用url":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3265541,只要複製這一串,在編輯文章後台的引用欄填入即可。根據我的經驗,一定要在最後要公開前再填入,草稿階段填入引用通常無效。

    回覆刪除
  14. Arkun, Lily,

    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省思的機會,我寫的天空與廚房在: http://blog.yam.com/janinelin/article/10214485.

    我正試著寄送引用通知,但是一直送不出去。我會再試試看的。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