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二二八‧228】莿帕互火燒

嘉義火車站

二月廿八日,星期二,陰偶雨。

今日仍如常作息著,雖然我知道:此生從未如此貼近二二八的歷史記憶。

我是什麼時候知道二二八的呢?自己已不復記憶,但是肯定在高雄事件發生後的一年內。

那年十二月,我唸國小,有一天爸爸回家時,一進門劈頭就問媽:妳看了新聞了嗎?爸爸臉上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是那麼不尋常,讓我吃了一驚。

記憶中那幾天的新聞都是一連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轉移焦點報導,然後就是施明德的通緝令,然後是林宅血案。接著家中就經常出現爸爸和朋友們私下傳閱的黨外雜誌,從那裡我才讀到了二二八。

事件的輪廓雖早有了解,但更深一步貼近二二八的記憶,是在我讀了二二八口述歷史之後。我這才發現:常時接送親友的嘉義火車站,是陳澄波等和平使者被槍決的現場;水上機場是民兵阻擋賊仔兵出來荼毒市民的對峙點。

噴水池旁,有臨時處理委員會的辦公室,還有受難者被曝屍示眾的地點。嘉義中學後山,就是賊仔兵駐在的大本營。

蘭潭

美麗的蘭潭,是從前的紅毛埤軍火庫。那日遊蘭潭時水濱看到的紙錢,所獻祭的對象裡,是否也包括了二二八事件中葬身此處的孤魂呢?

因為工作的地緣關係,這些都是我熟悉的地方。而讀完嘉義的二二八口述歷史之後,這些地點對我而言有了更深的歷史記憶。從文字中想像當年現場的腥風血雨,讓我不寒而慄。讀者猶然如此,當年身歷其境的市民們必定永生難忘。

日前跟著judie去參加了長老教會嘉義中會的二二八紀念演講會。在演講中,judie 強調了當前的二二八在和平的訴求外還需追尋公義。陳澄波和高一生的子女坐在前排,臉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哀樂。但我猜想,對他們而言"公義"應當不只是恢復名譽,補償金而已。如果該負責任的人一再迴避面對他們的歷史責任,那就沒有公義可言,苦痛就不能停止。

紀念會上唱了一首極美的新聖詩<莿帕互火燒>,高俊明牧師作詞,駱維道牧師根據台灣的"哭調仔"作的曲。我但願二二八的傷痛對台灣而言,有如經過火燒的莿帕一般:反轉愈興起。

莿帕互火燒,燒到真厲害;總是無燒去,猶原的倚在。
莿帕互火燒,總是無燒去;聖徒受苦楚,猶原無餒志。
炎火一下過,因就閣發芽,春天一下到,因就閣開花。

莿帕互火燒,總是無燒去;教會受迫害,反轉愈興起
咱著愛勇敢,為主來精進,苦難若愈大,咱著愈堅信。

9 則留言:

  1. 荊棘焚而不毀是長老教會的標誌,代表在迫害中越加堅定的心,也代表上帝奇妙的作為。妳以這標記來說明二二八對台灣的意義,真是精采。

    我們這一代與二二八的初接觸,好像都和民主運動的經驗有關。1970年代中葉開始的本土化民主運動,喚醒台灣人壓抑的記憶,重新解釋被污名化的歷史。難怪現在復辟派又要把二二八歷史再解釋回去。

    回覆刪除
  2. 焚而不燬,多麼高潔珍貴。願這樣的標記深深烙在每個人心中。

    連去最後一棒貼吧!http://www.wretch.cc/blog/KiantiX&article_id=3285888

    回覆刪除
  3. Bichhin,我已貼在方齋夜話了。方齋主人是我學長,當然要支持他囉!

    回覆刪除
  4. 雖然詩,講的是教會。但是,台灣人也應該學習這樣的意志。

    回覆刪除
  5. 對了忘了請教,莿帕 是什麼植物呢?
    (我本來直接想到的是"刺波"--野草莓....chhi-pho)
    好像不對的樣子,字典也查不到哩?

    回覆刪除
  6. 我直覺認為莿帕是荊棘,回來也去查了資料確認。

    可能只有在羅馬字聖經上用這個詞,請看這裡

    回覆刪除
  7. 哇,真的是荊棘耶。知道了怎麼念再查就查到這個了:

      台語羅馬字  漢羅   華文
    1 chhì-phè 刺phè  荊棘
    2 chhì-phè 刺柿 荊棘

    感謝Arkun姐!真的是要學的還很多。(又學到一個囉)

    回覆刪除
  8. Bichhin請別客氣,我從妳的台語詩文學到的才多呢。

    回覆刪除
  9. 好說好說,就讓我使用吸星大法,把Arkun&Bichhin歸碗捧轉去,挖哈哈哈!!!!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