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1日 星期日

燈燭幽光

日前找到一個多年前去厄瓜多時買的印第安編織背包,原本買來當禮物的,家人一直都沒拿出來用,就自己接收下來。

背包的圖案雖然美麗,所縫的拉鍊卻是劣質品,一旦拉合起來就幾乎扯不開。於是媽媽建議我拿一根蠟燭塗一下拉鍊的齒列,來「潤滑」一下接合的部分。

這種蠟燭的用處,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還有幾個人曾聽過?

家裡的蠟燭,大多是父母過生日時留下來的小蠟燭。除了在生日蛋糕上短暫的點燃幾分鐘外,為了停電備用而收集的蠟燭實際上是毫無用武之地。現代的公寓大樓多配有緊急照明燈,一般人家停電時也多半先找手電筒,有誰還點蠟燭呢?

大概只剩下某些餐廳為了營造氣氛會在桌上點個小蠟燭,讓人在搖曳的燭光中用餐。總之,點蠟燭不再是為了照明,而是為了場合、為了氣氛。

雖然,即使是在需要燭光照明的時代,燈燭幽微的光線也往往可以與現場的氣氛相加乘,讓人投射種種心情。

古時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匡衡鑿壁偷光用功讀書畢竟是少見的例子。只有閒適文人們為了要把握良辰會以燭火作為微型的太陽來延長享樂的時光,所以有「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惟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的句子。

燭影搖紅卻也是宋太宗以弟弒兄疑案的背景,想想那忽明忽滅的帳子裡映照出的交錯人影、斧戮之聲,讓人不寒而慄。

蠟燭因為融化而滴下的蠟汁,經常就被感傷的人視為投射心情的眼淚。如杜牧的<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事實上,我覺得文學中最動人的蠟燭意象都是用在人間悲歡離合的場景中。

前此曾提過,杜甫<贈衛八處士>裡我最愛的句子: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對於久別重逢後驚喜交織翻疑是夢的心情,杜甫一定有深刻的感受。<羌村三首>中,流離逃難後又和家人重聚的杜甫說:「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是夜與老妻燈下對坐,乃有「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感嘆。元稹臥病之中聽聞摯友白居易遭貶的消息,作了這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風雨夜殘燈飄搖的影子有如映照出了元稹乍聞老友厄運時驚愕不已的心情。

或許因為明滅的燭火光線將週遭的事物柔和、模糊化,燈燭下的場景總是讓人恍惚猶在夢中,就像前面提過的「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還有我很喜歡的晏幾道詞<鷓鴣天>裡的這兩句:「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於是相隔兩地卻互相牽掛的人們,也在想像中期待著燈下重逢互訴相思之苦的那一夜,如李商隱的詩<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以前讀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時,非常喜歡其中的一段:憂思忡忡的拉娜去找帕夏,想把困擾自己的秘密和盤托出。問題是,明晃晃的電燈下,誰還有勇氣可以傾吐心事呢?因此原本就喜歡坐在蠟燭的幽暗光線中的拉娜,就請帕夏關掉電燈,點根蠟燭,好讓她能暢所欲言。就在這對情侶於燭光中細語的同時,尤利和東妮亞正坐著馬車經過同一條街。

「尤利注意到一面窗子的玻璃上的薄冰被蠟燭融化了。那根蠟燭似乎向街外望著經過的車輛與行人,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懷念的什麼人。」

Boris Pasternak (1890-1960)

後來看了David Lean拍的<齊瓦哥醫生>時,非常高興的發現他不但拍出了這一景,甚至還多次的運用了類似的意象。而且巴斯特納克有一首詩<冬夜>,顯然寫的就是這一景:

Winter Night

Blizzards were blowing everywhere
Throughout the land.
A candle burned upon the table,
A candle burned.

As midgets in the summer fly
Towards a flame,
The snowflakes from the yard swarmed to
The window pane.

And, on the glass, bright snowy rings
And arrows formed.
A candle burned upon the table,
A candle burned.

And on the white illumined ceiling
Shadow were cast,
As arms and legs and destinies
Fatefully crossed.

Two slippers fell on to the floor
With a light sound,
And waxen tears dripped from the candle 
On to a gown.

No object in the misty whiteness
Could be discerned.
A candle burned upon the table,
A candle burned.

A mild draught coming from the corner
Blew on the candle,
Seduction's heat raised two wings crosswise
As might an angel.

It snowed and snowed that February
All through the land.
A candle burned upon the table,
A candle burned. 
  
 
1946. By Boris Pasternak. Translated by Alex Miller.

我最喜歡的是這一段:

And on the white illumined ceiling 在光照蒼白的天花板上
Shadow were cast, 映照出
As arms and legs and destinies 四肢及命運的影子 
Fatefully crossed. 註定糾纏

當尤利若有所思的凝視著窗口的蠟燭時,他並不知道燭光後的拉娜未來將成為他的至愛以及創作的泉源。然而在那個雪夜,看似昏暗的燭火已然明明照見兩道多年後縱橫交錯的生命軌跡,洞燭機先

22 則留言:

  1. 又是一篇佳文。

    讀齊瓦哥醫生,也特別喜歡這段關於燭光的描寫,藉一枝燭將尚是陌生人的尤利和拉娜牽在一起,本來就很電影手法。

    真是美麗的文學意象。

    回覆刪除
  2. judie,連結幫妳改了一下,點進去就可以看了。
    我的回應欄,有時可以貼圖,有時不行,我也覺得很困惑。

    回覆刪除
  3. ”這種蠟燭的用處,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還有幾個人曾聽過?”

    我常用!如果我也在年輕人之列的話....

    回覆刪除
  4. 讀得有點痴

    呼,好讚的文

    回覆刪除
  5. >我的回應欄,有時可以貼圖,有時不行,我也覺得很困惑。

    對呀對呀....上次我也碰了一鼻子灰,還以為這是關閉的功能咧....

    我媽也教過,用蠟燭去來回「擦」拉鍊,可能是當年流行的生活小常識吧?

    大衛連的「齊瓦哥醫生」,我剛剛想老半天,完全沒印象燭光細語的那一幕,年代久遠不復記憶,或者是當時晃神睡著了.....反倒是穿過冰原的列車,需要拿圓鍬敲破門口的結冰印象很深刻. 前幾年忘了在什麼機緣下, 看到當年的幕後紀錄片, 竟然雪景是在西班牙人工造出來的,噴了綿延數公里的人造雪,才能夠製造詩意美感的銀白天地.

    還有...(我怎麼講不完咧)....九二一時候,大概整整點了一個禮拜的蠟燭,因為水電俱無,所以現在每次颱風停電,蠟燭點起來就想到九二一的回憶.

    回覆刪除
  6. Arkun:
    樂多回應欄貼圖
    不是得登入管理後台
    修改留言的地方才能貼嗎?

    回覆刪除
  7. 好文章
    讓我的午餐更有滋味了...XD

    我至今有需要時也還是會拿蠟燭來塗拉鍊
    同樣也是媽媽教的:)

    回覆刪除
  8. 值班還可以看到精彩好文,真好!

    我拍過許多燭光的照片,都是悲歡離合的場合,本想貼出來共襄盛舉,不過,看到最後,還是不要貼出來壞了氣氛的好。

    高三時,我的國文老師也推薦我們看齊瓦哥醫生,我忘了燭光那一幕,不過對於齊瓦哥醫生搭火車轉往烏拉山區,夜晚,他打開貨車的小車窗,望見滿是月光的雪景,因而流露出愉悅的笑容那一幕,倒是印象深刻。

    後來到淡水,我經常在凌晨南下的國光號上看見光下的嘉南平原,縱使沒有雪景,那月光下的稻田依舊是美。

    回覆刪除
  9. 根據眾人回應,可知本館常客都已不是年輕人了XD。

    苦師父話讚,咱深受鼓勵,感謝。

    兩位老鄉記得的齊瓦哥醫生那兩景,我也印象深刻,可是為什麼你們都不記得窗口的燭光,卻是有趣。是因為我和judie都讀過原著,所以記得,還是因為性別差異,受吸引的部分原就有別?

    hyc,我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曾經在一個古老的,美好的年代,只要我把flickr給的html碼貼到回應欄,圖就自動出現了。但是美好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矣!現在都只能作連結才能看圖。

    謝謝湯姆,我想這篇文"下飯"的程度,肯定超過那2000隻豬公的陣仗XD。

    avant有什麼燭光好圖不要暗崁,快快貼出來分享。

    回覆刪除
  10. 現在回應的...可以開始算是年輕人嗎?

    我除了知到蠟燭可以潤滑拉鍊
    而且還可以拿來磨磨新皮鞋的後腳跟處
    這樣就不"咬"腳了 (後腳跟就不會磨到破皮)

    Arkun阿姐對文章的鋪陳
    小妹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阿

    回覆刪除
  11. 還有歐.如果木製的抽屜不好開,會卡住,也可以先用蠟燭磨過.
    我是歐巴桑.所以多知道一種.哈.

    回覆刪除
  12. 致年輕人雪倫,蠟燭磨鞋後跟這我反而沒聽過,妳確定妳是年輕人嗎?

    柏魚娘,對對對,這我也聽過,可是我拒絕承認我也是歐巴桑級的。

    回覆刪除
  13. mmmmm......大家都還年輕啦~~~ ^____^

    回覆刪除
  14. 也是年輕人的店小二2007年1月23日 下午6:53

    塗過拉鍊,也用在木質抽屜上。

    回覆刪除
  15. 我有用蠟燭塗拉鍊,也有塗鞋後跟。

    潤鞋後跟防磨腳,有時也用肥皂。

    回覆刪除
  16. 唔,拉鍊與抽屜都抹過,但是鞋跟就是第一次聽說。

    以前我喜歡把蠟一滴滴地滴在水上變蠟花的遊戲,可惜我爹不准我玩火,還把我收集的蠟燭通通拿去扔掉了。長大後我選了個可以名正言順玩火的科系,但時代進步太快,等我開始下反應做實驗時,加熱的方式幾乎都改成以電磁攪拌加熱板油浴反應瓶了。

    回覆刪除
  17. 讀到-卻話巴山夜雨時-
    不禁含淚了
    妳那四句翻譯的真不錯

    回覆刪除
  18. 謝謝pp姐,大家都在談蠟燭經驗,終於有人注意到我的翻譯了:D

    另外,雖然沒人注意,我還是一定要講。那蠟燭圖示是我很鍾愛的一隻日本燈籠,看得出有點破舊。那是在北美時,一次酷愛收藏東方藝品的人家大清倉(高檔跳蚤市場)時買的。

    回覆刪除
  19. anion 說到"以前我喜歡把蠟一滴滴地滴在水上變蠟花的遊戲",讓我想起國小老師曾經教過我們用蠟花當作花瓣,一瓣一瓣黏在撿來的樹枝上製作假的花樹。

    Arkun你那袋子的拉鍊是不是銅拉鍊?建議可以拿去市場換個新塑膠拉鍊,我很喜歡那袋子上的圖案。

    回覆刪除
  20. 店小二,拉鍊已經換了,因為我很想背這包包出門,呵!

    那袋子上的花紋有兩面,各是不同的配色。我另有一幅織毯壁掛,幾個印第安人的背影後就是首都Quito附近的火山Imbabura。

    回覆刪除
  21. "織毯壁掛"!
    極期待看到其貌,我也很喜愛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圖形色彩織品(台灣原住民),寒舍一面白牆空著,就是在等待適當的壁毯增添溫暖呢。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