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7日 星期二

一起吃個飯吧?

xican

年假期間看完了這本《食物的歷史》(記得最早好像是從polanyi的網誌看到介紹的?)。

我不會寫書評,只能畫畫重點。

第二章<吃的意義--食物是儀式和魔法>,把食人族與素食者放在一起比評,很是精彩!

大多數的〔食人〕例子,牽涉到其他目的:自我轉化,挪用權力,食人者與被食者之間關係的儀式化。這使得人肉等同於其他許多種食物,我們吃這些東西,並不單因為我們必須吃才能維生,也因為我們希望吃了它們能改善我們自己:我們想要沾這些食物的光。這一點特別能將食人族與他們在現代社會的真正同類聯繫起來,也就是那些為了改善自我,獲得世俗成功,達到較高尚的道德層次,使得自己更美麗,更純淨,而奉行「健康」飲食的人。說來也怪,食人族和茹素者竟有不少共通之處。(頁56)

食物經過重新詮釋後,不再只是維持生命的物質--食物被賦予象徵價值和魔力,所以人要吃食物;人類發現食物具有意義。這說不定正是繼用火烹調後,食物史上的第二場大革命。(頁58)

食物至少和語言與宗教一樣(甚或程度更大),是文化的石蕊試紙。透過食物可以認同某個文化,因而無可避免地區分出文化。同一文化社群的成員經由食物而辨識出同夥,並透過審視菜單而查出圈外人。(頁210)

不過,更讓我有感而發的是第一章<烹飪的發明--第一次革命>中對於共同進食之社交意義的反省。

烹調讓火又多了一項功能,使得火原本就有的凝聚社會力量更形茁壯。它使進食成為眾人在定點定時共同從事的行為。...直到火和食物結合在一起後,大勢所趨,社區生活的焦點才沛然成形。進食以獨特的方式成為社交行為,共同進行卻不必同心協力。(頁30-31)

然而微波爐的發明使得烹調和加熱食物變成快速簡易。

孤單吃速食實在是有違文明的事,食物不再具有社交意義。在擁有微波爐的家庭,家常烹調看來天數已盡。...沒有人需要同時間坐下來一起用餐。這種新的烹調方式簡直反革命到驚人的程度,它徹底翻轉了使進食變成社交行為的烹調革命,從此角度視之,它讓我們回到演化史上社會尚未形成前的時代。(頁43-45)

我必須承認,自己就是那種常常坐在電腦前面吃飯的人,社交能力因之日益笨拙退化;愈是退化便愈是龜縮在電腦前,形成惡性循環。

今天遷館,想著過去一年很幸運的在部落格上認識了一些朋友,可能的話,希望早晚能有機會一起吃個飯。在匙箸交錯的熱絡中,讓虛擬的交情變得有血有肉有聲音有溫暖。

10 則留言:

  1. 學弟來報告
    不是我介紹的啦
    不過聽說此書不賴,我也想去買上一本
    我手邊有一本"歐洲飲食文化",也還不賴喔.

    回覆刪除
  2. 我也納悶同樣的問題...

    回覆刪除
  3. 我要重新做人啊。

    回覆刪除
  4. 先去爬爬山,然後再來吃飯,最後喝個茶.
    Arkun我們等你,木柵的山也等你,祝你重新做人順利.

    回覆刪除
  5. 新的開始是一種滿好的感覺。小時候很喜歡新學期開始時買新的文具、有新的課本、甚至新的制服,感覺好像以前的差勁錯誤等等都可一筆勾銷重新來過。

    只是之前累積的可別真放一把火燒了。

    回覆刪除
  6. 對啊!不要連我們也一起獻祭般地給燒了.

    回覆刪除
  7. 也來恭喜新館成立。我實在太常來這裡檢好東西看了。

    回覆刪除
  8. 店小二排的行程真吸引人,一定找時間去拜訪。

    tucci真是太客氣了,好東西實在不常出現。

    回覆刪除
  9. 呵呵呵呵...保證穿慢跑鞋,帶瓶水就可以。俯瞰台北盆地,遠眺雪山山脈。小二娘下廚做羹湯,店小二燒水泡茶,秀秀負責娛樂大家。妙哉!

    三、四月杏花就開了,帶條毯子,也許可以去杏花樹下品茶呢!

    回覆刪除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