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回到賴和紀念館去拜訪,一路上花開得熱鬧。大村與花壇間的圳溝岸,一邊是木棉,一邊是羊蹄甲,兩岸橘黃,桃紅交映,令人目不暇給。自我離開後,紀念館搬了兩次家。第一次搬到個很寬的公寓大樓十樓,因為不時有學校帶學生來參觀,被住戶抱怨受到干擾,只得又搬回對面的舊址樓下。雖則過程有點委曲,但館內與當年草創初成時的簡陋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逛了一圈,還是覺得有不足之處,自己又說不上來該如何改變。一個台灣新文學之父的紀念館,可以展示的東西卻好像少得可憐。話又說回來,為什麼紀念館只能從視覺層面去紀念一個人呢?即使是視覺層面,好像也可以再多一點變化。比如說,我的不成熟的狂想是:以單篇作品為主的展示,<一桿秤子>這一篇,應當可以找到日據時代在台灣通行的秤子來參照,很多年輕人肯定沒見過;另外再加上關於秤子的"法理","公義"的象徵意義介紹。另外,線上的文學地圖也一定是未來這種紀念館的趨勢,也該加緊籌備建置。
紀念館內令人感動的是,有彰工及彰中的學生們假日到館裡擔任義工,賴和走唱隊的成員聽說就是從前的義工呢。
相隔十年再訪紀念館,我感覺不但紀念館的規模成熟了,整個本土認同的氛圍也提昇許多,欣喜之餘,也不免興起後生可畏的感嘆。
2005年3月19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餘音
我的部落格, 2005 - 2019,請安息。 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埋了它我感到鬆了一口氣。 曾經那個對著未知的虛擬空間交心的時代早已過去,無畏的心境裸露現在回顧只覺得不堪回首。 最早熱衷於部落格發表時所拍的無趣構圖、失焦相片,當時天真的喜悅現在感到羞赧不已。 偶而...
-
推薦north新書: 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 寫部落格幾年,我最珍惜的除了是認識許多好朋友外,還有就是在某些話題的一來一往討論中,發現的新事物或是成就的具體行動。日前 網友North出書 ,在《島嶼的餐桌》書中幾處蘊藏了我們對幾種飲食習俗討論的結果,讓我也感到具體參與的...
-
台南莉莉冰菓室 大家都說台南莉莉冰菓室的冰好吃,他們的水果的確新鮮。 可我就是不服氣,我們彰化縣北斗鎮的黑糖剉冰才好吃呢! 任選五種配料才三十元,而且QQ的黑糖粉粿吃了齒頰留香,光點這一味就值回票價。 剉冰是以整塊的黑糖冰刨成的,內用還可以拿桌上的黑糖漿自己加料,讓黑糖香從喉嚨沁...
-
讀新聞讀到這一則 山東發現怪生物,無頭無尾是太歲 ,一時考據廦又發作,找到 《太平廣記》卷 362 ,<妖怪>裡的幾則故事大家來長長見識。 民俗的概念上,認為太歲是一團埋在土裡的肉球。 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於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